摘要: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电影资料馆承办的年度重磅展览“到上海去——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展”今日起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二楼正式和观众见面,预计持续到明年年底。
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电影资料馆承办的年度重磅展览“到上海去——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展”今日起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二楼正式和观众见面,预计持续到明年年底。
本展览是上影集团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以来规模最大、史料最多、投入最大的展览,通过761件(套)展品、三大核心展区展现上海电影发展历程、经典作品创作以及建设“电影之城”的风采,和上海电影博物馆常设展互为补充。
展览不仅有120秒《定军山》致敬影像等近八成展品的首次亮相,更呈现了上海电影“三个中心”等多个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学术新成果,以生动、全面的展陈视角展现了上海“电影之城”的特殊魅力,是上海电影博物馆在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之际,送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开幕当天,上海电影博物馆还举办了展览开幕式,影人专家学者齐聚上海电影博物馆共襄盛举,并邀请京剧谭门第六代和第七代传人谭孝曾、谭正岩父子,导演郑大圣、制片人李基业出席展览开幕论坛,影人大联欢共庆中国电影120周年诞辰。
伴随19世纪末东西方贸易的开展,上海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代化都市形态,为电影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提供文化土壤,并持续发展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和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电影文化中心之一。
上海电影的发祥并迅速建立“东方好莱坞”的历史地位,在本次展览的第一展区“有一种选择叫上海”里得到了很“上海”的呈现。
该展区分为三部分,“电影洋场”聚焦上海的黄浦、虹口和徐家汇如何成为电影商务、电影消费和电影制片生产的三大中心,“西影东渐”聚焦电影如何从西方传入上海并形成中西文化交融与传播的独特景观,“破次元同框”聚焦以卓别林和黄柳霜为代表的早期中外影人在上海的交汇瞬间。其中上海成为早期电影的三大中心,是上海电影博物馆对学界最新学术成果的策展呈现。
展区内“滑稽大王来白相”“ 黄家小姐荡马路”“ 去十六铺做生意”等极具沪语特色的小标题,体现了展览浓浓的上海气质,也让学术内容变得生动亲切。
展览还近乎等比例复刻了1926年民新公司在沪开业时,名流粤商赠送的喜幛,这块长约四米的喜幛绣品将“玉堂富贵”和“松鹤延年”吉祥图融为一体,寓祝愿事业恒久繁荣之意,作为早期上海影业发展的证物弥足珍贵。
这个展览很有料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影产业和市场。此后百余年来,上海电影先后形成了五次创作高潮,在承继百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出精品佳作,努力争当中国电影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主力军。
展览第二展区“海上华章”展现了上海电影百余年发展进程中的五大创作高潮期。1933年3月,由夏衍、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5人组成“党的电影小组”正式成立,确立了党对电影文化事业的领导,成立了“电通电影制片公司”,聂耳、田汉等人加入创作团队,开辟了“左翼电影”新天地。由此诞生的《风云儿女》《神女》《春蚕》《桃李劫》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左翼电影,促成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创作高潮。此后,相继出现了战后反映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而作的社会主义“人民电影”,改革开放后至2012年在叙事、美学等方面展开多维探索的电影,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元繁荣的电影创作盛景。
展区通过历史文献、实物藏品、场景还原等丰富详实的内容,呈现上海电影在不同时代创造的杰出成就。一系列珍贵的电影连环画、电影说明书,更有30年代见证了《三个摩登女性》《野草闲花》《神女》等影史经典影片诞生的35毫米“联华摄影机”这样镇馆之宝级别的展品,相当“有料”。
值得一提的是,策展团队在展区中策划了一个以“大闹天宫”与“ 浪浪山”为主题的互动空间,通过大闹天宫创作台、浪浪山破亿海报、小妖怪玩偶等内容组合成可步入式沉浸场景,体现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传承和创新 。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始终以光影书写时代与城市的故事,以创造与创新拓展电影的多元生态。这里有对海派电影基因的守护,有对全球视野的彰显,更有融入市民日常的电影生活。电影之城,既是致敬,更是展望,上海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推动电影与城市共生共长。
展区三“电影之城”展现了上海丰富的日常电影生活,通过电影海报、影像资料及艺术装置等展陈手段,展示上海在电影出品、节展活动、影迷文化等方面的成绩,包括近年来电影遗产的保护、沪语电影新风尚、电影展映的全民参与、文商体旅展的融合发展,生动地展现了“电影之城”的活力,构建了强互动性、高沉浸感、易传播打卡的活力展陈空间。
例如作为国内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及上海发丰富的日常影展,展览中展出了第二届上影节期间布满影人签名的迎宾钢琴、各届上影节海报,以及各类日常影展海报,承载了影迷满满的回忆;
而大象点映设计的上海电影地图,串联起了各类影人故居、电影取景地与特色影院,是这座电影之城的独家电影行旅路线;走进“影迷之家”,在各种电影周边的点缀下,是电影让百姓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具象化呈现。
这个展览很出片“到上海去——纪念中国电影诞生20周年特展” 除了内容聚焦上海电影的繁荣,亦通过视觉呈现传达上海的海派摩登气质,极具颜值属性。
三大展区分别用三个主色调呈现,展区一采用摩登的绿色,展现早期上海电影的生机勃勃;展区二采用了浓烈的红色,代表上海电影的大繁荣和薪火传承;展区三采用了活力的黄色,代表上海电影之城的热烈和蓬勃。
除了亮眼的色彩,展览中还有各种高颜值、可互动的展区。无论是由《神女》中阮玲玉穿着的旗袍、联华摄影机组成的“神女”主题场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气氛图还原的楼台会场景,还是由影迷金句组成的打卡墙和沉浸式镜面互动区“迷影的盗梦空间”,都让人忍不住拿出手机自拍一张,非常出片。
展览中还有单独的“封神前传”VR体验空间,从上海礼查饭店的第一场放映,到VR时代的沉浸体验,电影始终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生长焕新。
搭配展览,上海电影博物馆还推出了“电影洋场”夜灯礼盒,打造了可爱的“片场宝宝”电影IP形象,定制了“片场宝宝”毛绒挂件、抱枕等周边。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