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铺垫,这就是硬数字:11月16日开票,四天半冲破半亿,IMAX版本独占35%,国产文艺片第一次把巨幕票卖得比商业片还快。
5000万预售票房,把《狂野时代》直接推上近五年艺术片预售冠军。
没有铺垫,这就是硬数字:11月16日开票,四天半冲破半亿,IMAX版本独占35%,国产文艺片第一次把巨幕票卖得比商业片还快。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易烊千玺刚拿金鸡,粉丝冲一波”。
粉丝确实在冲,但数据把“饭圈”两个字撕掉了一层皮:三四线城市预售占比42%,而过去艺术片在这里常年低于20%;20到24岁观众占48%,女性80%,她们不是全为idol买单,她们在为“没见过”的观影体验排队。
毕赣把电影做成“五感盲盒”。
杭州路演他现场拆招:正式上映后会开“五感特别场”,座椅能鼓包、喷气、微震,同步释放气味——潮湿泥土、铁锈、橘子皮,对应片中五个时空。
一句话,你鼻子先进入故事,眼睛再跟上。
抖音上#被电影闻到#话题两天冲2000万播放,最高赞评论写“买票送鼻子,值了”。
IMAX版本提前售罄,让影院经理重新排班。
北京百老汇影城把午夜12点的厅划给《狂野时代》,照样秒空;上海站路演票免费抽,队却提前36小时排起,黄牛把“见面会+观影”打包卖到1200元。
毕赣听说后只回一句:“希望他们是来看电影,不是看我。
”
灯塔把预测从3亿调到7.8亿,翻了一倍还多。
行业内部分化:一派说“艺术片天花板要被掀了”,一派提醒“首周热度≠长线续航”。
关键看下周口碑曲线,如果豆瓣能稳在8分上方,三四线会接力,7.8亿只是保守;一旦跌穿7.5,粉丝消耗完,艺术片依旧回到“一日游”老路。
对普通观众,判断标准很简单:想尝鲜,抢最早那批“五感场”,气味装置限量,后期场次可能取消;想稳,等周末首批评分,再决定要不要花160分钟“做梦”。
对行业,这是一次“艺术片+沉浸技术+流量演员”的三通实验,成了,资本会批量复制;败了,毕赣回去写诗,易烊千玺继续拍商业片,各回各的轨道。
预售票房只是起跑枪,不是终点线。
电影真正要破的圈,是让从来不看文艺片的人愿意走进影院,让看完的人出来说一句“原来电影还能这样”。
如果下周你听到同事聊“昨晚被橘子味吓哭”,别惊讶,那就是《狂野时代》把触角伸到了日常。
来源:坦荡的冰淇淋8Sds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