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伟大的Ⅲ级片,因票房惨败被埋没,33年后终于高清修复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21 20:46 1

摘要:盖因左派影业在九十年代就已进入低估,论资金实力都远不如其他知名香港电影厂牌,导致很多左派电影迟迟得不到修复,有些片子甚至连录像带都没正式发行过,一度变成失传电影。

活得久了,真的什么片子都能等来修复版。

上期介绍许鞍华版的《书剑恩仇录》,提到过左派电影的修复版片源很稀缺。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3oKOTNl

盖因左派影业在九十年代就已进入低估,论资金实力都远不如其他知名香港电影厂牌,导致很多左派电影迟迟得不到修复,有些片子甚至连录像带都没正式发行过,一度变成失传电影。

这期要聊的电影是年的《》。

很多人知道,这是香港殿堂级乐队歌手黄家驹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3qdr1yC

在金像奖上收获四项大奖,豆瓣评分至今高达8.9

而且,这还是一部限定成年人观看的

尽管它没有什么裸露和血腥镜头,仅仅是因为过于真实和残酷,加上有大量粗口。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3udPtQO

这部电影在当年票房惨败,三十多年来,它一度只有一部低清画质的碟片版片源,非常影响电影的整体观感,好在如今这部电影终于得到了数字高清修复。

本期「香港电影考古」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笼民》

Cageman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3wqDqGQ

所谓笼民,就是生活于铁笼中的人。

用一张被铁丝网,围起一个床位,就是他们全部的家。

所有生活物品都存放在这样一张不足两平米的床上。

在一个几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就可以放下几十个这样上下三层的笼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02CyDP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1vpGSx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就曾生活着这样一群极为特殊的

1992年的香港电影市场,正处在商业片狂潮翻涌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黄飞鸿》《笑傲江湖》的刀光剑影与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之外,导演张之亮却将镜头对准了繁华香港背后最阴暗的角落笼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4MxKK3

这部名为《笼民》的电影,以近乎纪录片的冷峻笔触,描绘了一群生活在铁丝网围成的床铺里的底层小人物,他们面对拆迁时的挣扎、无奈与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

影片的灵感来源于1990年深水埗南昌街笼屋火灾事件,这场导致七死四十九伤的悲剧让社会短暂注视到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张之亮在报界朋友邀请下实地考察后,决定用电影为这些立传。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6cUgXh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7rWlwp

尽管影片在当年金像奖上击败《阮玲玉》《黄飞鸿》等强劲对手,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但其真正价值却随着时间流逝愈发彰显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照出社会贫富悬殊的镜子,一段记录香港特定历史时期底层生态的珍贵档案。

电影的故事围绕华夏男子公寓展开,这个拥挤的笼屋里住着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物

电影以一场死亡开场:老笼民道友祥悄无声息地死在笼中,遗物仅有一张过期回乡证。这种日复一日的消耗性死亡,构成了笼民生活的底色。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AOiPlY

新入住的毛仔(黄家驹 饰)曾是古惑仔,他的到来像一枚石子投入死水。影片巧妙通过他的视角,渐次展开笼屋的微观社会图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DCZQmE

有九十九岁高龄、从未离开过自己笼子的杂货铺老板七十一陈十一,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Eppo2u

有管理笼屋的肥姑和他的智障儿子太子森,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GxCDi4

有尖酸刻薄却又不失善良的唐三,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It2RxF

这些角色在通仄空间中碰撞出火花,既有为几块钱争执的市井算计,也有分粥共食的温情

剧情的主线冲突源于拆迁通知。

当业主决定收回楼宇进行重建时,这个原本自成一体的小社区瞬间面临分崩离析的命运。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KyGQqE

笼民们向正在竞选的徐、周两位议员求助,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政治博弈的棋子。

徐议员表面为民请命,暗地里却与开发商勾结,利用毛仔骗取笼民的签名,以期合法驱逐这些弱势群体。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NPh2Cp

笼屋不仅是物理上的囚笼,更是社会关系的隐喻

在这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铁丝网的切割下愈发清晰

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场景出现在结尾——消防员和警察强行割开铁笼,将死死抓住最后一片遮风挡雨之地的笼民们拖拽出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PRajtu

那一刻,铁网从保护私产的屏障变成了被暴力拆除的障碍,这种身份的颠倒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意味。

张之亮在创作过程中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最初的剧本由银都机构的吴沧州撰写骨架,但因其缺乏香港小市民的生活气息而显得“小资”;画家黄仁逵接手的第二稿又过于偏激;最终张之亮亲自操刀第三稿,在银都机构可能撤资的危机下,仅用40天抢拍完成。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Ral1lZ

为了增强真实感,他不仅搭建了高度还原的笼屋场景连真正的笼民都认可搭得很像,还大量启用工地上无活可干的老人家担任群众演员,为他们提供短期工作机会。

在视听语言上,张之亮选择反类型片的叙事策略。全片大量使用长镜头与深焦摄影,如议员视察段落,镜头穿越层层铁笼,将笼屋的拥挤感和盘托出。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贯穿影片始终:长镜头的运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拥挤的笼屋内部,镜头穿梭于铁笼之间的调度,既展现了空间关系,也隐喻了人物命运的交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T2JM1F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中秋之夜的那场戏,长镜头跟随狂欢的笼民在狭小空间内移动,记录下他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拆迁前最后的放纵与欢乐。

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狂欢,这种不切割时空的纪录风格,使观众如亲临其境,同时也展现底层人物在绝境中迸发的生命活力。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6cUgXh

在演员选择上,张之亮展现了独到的眼光。他最初属意周星驰出演毛仔一角,遭拒后才找到黄家驹。

这位Beyond乐队主唱此前并无太多表演经验,但张之亮看中了他在逆境中成长,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理想,叛逆但是给人好感的特质,这与角色高度契合。

黄家驹也确实不负所望,虽然演技略显青涩,却将毛仔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成长轨迹演绎得真实可信从最初利用笼民骗取签名,到后来产生感情后偷回名单的转变,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在利益与良知间的挣扎。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V4o7cE

而乔宏饰演的肥姑、廖启智扮演的智障儿子太子森,以及泰迪·罗宾诠释的唐三等角色,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笼民群像。

廖启智更是凭借太子森一角夺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其表演细腻入微,令人动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XEHnHM

《笼民》的卓越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社会问题呈现,进入了人性探讨的更深层面。影片中的笼屋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香港社会的微缩景观。

这里有劳资关系(七十一与妹头)、世代差异(老笼民与毛仔)、内外之分(原住者与新来者),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小型社区。

张之亮没有将笼民简单描绘成悲惨的受害者,而是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多面性:他们有时争吵不休,有时团结一致;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依然保持尊严与幽默感。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廉价的煽情,使影片具有更加持久的力量。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YvUTVh

当道友祥死在笼子里,留下的只有一张过期回乡证时,当老鼠笼中的老鼠被开水烫死的场景与笼民的命运形成鲜明对照时,影片对社会边缘人生存状态的揭示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更值得深思的是,影片对发展主义叙事的质疑。

当城市以进步之名拆除笼屋时,谁又来关心这些被驱逐者的未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bL7BZg

影片结尾,毛仔与昔日邻居在动物园重逢,他们隔着关猩猩的笼子相视而笑。

这一场景将电影的隐喻推向高潮:

从铁笼到动物园,是否只是从一种囚禁走向另一种囚禁?

而那些打着发展旗号的人,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名为现代化的更大牢笼中?

这种思考超越了特定时代和地域,直指现代性本身的困境。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cvLp9y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fOtgOQ

三十年后再看《笼民》,其现实意义并未随笼屋减少而消退。

当今香港,仍有超过十万人口居住在笼屋、劏房等不适切住房中,影片揭示的住房问题依然是悬而未决的社会顽疾。而大陆城市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拆迁与底层居住权之间的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说,《笼民》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刻的记录,更是对普遍社会问题的永恒拷问。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hf2whn

影片最后电视直播拆除笼屋的场景,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强化了媒体的异化作用它们将真实的痛苦转化为消费奇观,这种批判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显得更加尖锐。

作为黄家驹的大银幕遗作,《笼民》定格了他作为演员的最后光彩。

同年六月,黄家驹在日本意外离世,那个在动物园笼前回眸一笑的镜头,意外成为他演艺生涯的绝唱。而片中多位演员如乔宏、李名炀也已先后离世,使得《笼民》更像是一代香港电影人的孤本绝响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jpQ8Gd

而张之亮此后虽尝试了《墨攻》等大制作,但再也没有重现《笼民》那样的社会批判力度和艺术成就。

或许正如影评人所言:这是张之亮最好的电影,也是最好的现实主义的香港。

在香港电影史上,《笼民》代表了一种几乎绝迹的电影类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vq4lC7nL0

影片中笼民们在中秋之夜唱起的《红唇绿酒》,其歌词管他朝风怎吹,管他朝飘哪里,今宵只争取,今宵的醉不仅是对及时行乐的诠释,更是对不确定未来的无言抗议。

如果说电影有力量改变世界,那么《笼民》的力量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保持追问关于尊严、关于正义、关于在发展的洪流中如何安放每一个具体的生命。

来源:迷影映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