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录电影《漫画与刺刀》在此次中美电影节获奖,是其国际旅程的成功启航,也证明了其作为历史纪录片所具有的非凡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这部电影也让更多的国外朋友看到了‘奉天俘虏收容所’里的日军罪行。”11月19日,刚从美国回国的王崑琳接受沈阳日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这次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美电影节上,由美国著名导演理查德·安德森与王崑琳等联袂执导的纪录电影《漫画与刺刀》获得了“国际和平贡献奖”。
“纪录电影《漫画与刺刀》在此次中美电影节获奖,是其国际旅程的成功启航,也证明了其作为历史纪录片所具有的非凡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这部电影也让更多的国外朋友看到了‘奉天俘虏收容所’里的日军罪行。”11月19日,刚从美国回国的王崑琳接受沈阳日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这次中美两国导演合拍《漫画与刺刀》的过程,还向本报独家提供了拍摄电影过程中的珍贵视频。
“这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末期一段尘封的历史,镜头对准了侵华日军在沈阳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在日军严禁文字记录的高压环境中,一些具有绘画天赋的美国战俘,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幅幅漫画偷偷记录了当时的悲惨遭遇与日军的暴行。其中,也有中国人民对美国战俘的无私帮助。”王崑琳首先讲述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
对于自己是如何加入到这个团队的,她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好朋友找到我,说有一部关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纪录电影在找一个有中西方教育背景的导演加入,我一听就非常感兴趣,这个题材的电影我是第一次接触。我第一时间来到沈阳,与《漫画与刺刀》的总制片人刘沿赓见面。当我详细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内容后,我还去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当我站在那些‘战俘漫画’的前面时,立即有了一种历史使命感,我认为这将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影,我决定加入这个团队。”
安德森导演是王崑琳偶像,她说:“安德森导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偶像,我从小就爱看他作为声音指导的《狮子王》。中方导演还有李升,可以和自己的偶像、前辈一起合作,又是这么有意义的项目,我真的觉得自己十分荣幸。我们三人的合作,非常愉快,团队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大家齐心合力想告诉世界一个真相。”
与其他纪录电影不同,《漫画与刺刀》采用了多次拍摄手法,而且用三条故事线拍摄一个主题。
王崑琳说:“电影是由三条故事线交织而成。第一条线是十年前,安德森导演与沈好放导演抢救性拍摄的当时还在世战俘老兵的珍贵访谈影像;第二条线是根据盟军战俘老兵口述的史实,我们用接近‘战俘漫画’风格的动画进行情景再现;第三条线是十年后的今天,安德森导演携战俘老兵罗德里格斯的儿子史蒂芬和罗德里格斯的孙女金吉回访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的所见所感。我主要负责对十年前的那些珍贵访谈影像的梳理,动画还原部分的情节设计,老兵后代回访的纪录拍摄,然后将这三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述,把那段不能遗忘的历史生动真实地呈现给观众。整个拍摄过程复杂,线索众多,工作量非常大,这对团队每个人都是挑战,但是大家之间没有抱怨,只有鼓励。”
另外,王崑琳还向记者透露,“安德森导演这十多年间,他一直保持着和盟军战俘老兵的后代联系。在多年前的那次访谈之后,老兵们陆续去世。安德森导演把他们的生平一一纪录下来,我们电影的中后段有集中的呈现。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生动鲜活,真挚动人。这也能看得出安德森导演和他们之间珍贵的友谊和感情。”
对于本次获奖,王崑琳说:“我们团队所有人都很激动,也很自豪。团队的努力能让这份尘封的历史得以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被更多元的观众看到。尤其在当下的世界大环境下,这种中美导演合作的作品和两国共同的记忆更显弥足珍贵。个人层面,这是我研究生毕业归国后首次再前往洛杉矶,这次不再是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而是作为一名中国电影工作者带着作品踏上世界性的舞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王崑琳还谈到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时的情况,她说:“美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片名都很好奇,一方面很少有人会把漫画与刺刀联系在一起。但我们向他们解释之后,他们一下就理解了,‘漫画’可以很好地代表乐观的精神。另一方面,其实很多美国观众对那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尤其是有些势力有意地淡化那段历史,试图抹去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的电影为美国观众,打开了重温他们与我们之间共同历史的一扇窗。”
另据记者了解,《漫画与刺刀》有望年底在国内上映。
对此,王崑琳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反法西斯影视作品上映。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员,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切入,去讲述一段反映中美之间友谊的反法西斯主题的历史。叙事上除了我们是一部有关中美共同历史的纪录片以外,与其他的影片有一点小小的不同是,我们的电影除了记录下了那段沉重的历史,还记录下了盟军战俘们诙谐幽默的一面,就像我们的片名《漫画与刺刀》,笑中带泪,苦难中透着不屈与乐观。所以影片整体的风格不会很压抑,适合各个年龄段,不同背景的观众。我们后面也会有参加海外节展和海外发行的计划,这部影片值得被全世界人民看到,一起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本报记者也通过王崑琳联系到了安德森导演,他表示:“很高兴中国的观众也能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在沈阳拍摄的,我非常喜欢沈阳,希望有机会与沈阳的影迷面对面交流。”
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