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这一评,将《封神》的遮羞布,扒得一干二净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1:14 1

摘要:“花木兰是蒙古人,汉人抢了她家地。”——这句2018年的旧帖,在《封神》票房冲25亿时被翻出来,直接把顶流女主娜然掀翻。人民日报一句“历史虚无主义”盖棺,粉丝还在洗:转发而已,何必上纲?可普通人心里咯噔一下:我掏的票钱,原来帮别人改写我祖宗?

“花木兰是蒙古人,汉人抢了她家地。”——这句2018年的旧帖,在《封神》票房冲25亿时被翻出来,直接把顶流女主娜然掀翻。人民日报一句“历史虚无主义”盖棺,粉丝还在洗:转发而已,何必上纲?可普通人心里咯噔一下:我掏的票钱,原来帮别人改写我祖宗?

乌尔善更狠,一句“汉族元朝后才有”把两千年秦汉魏晋全抹了。史书明明写着“汉人”俩字在《史记》里就跑出来溜达,他非给塞回娘胎。行,艺术家有想象权,可你想象的是我的身份证,那我得睁眼瞧瞧——商周战场突然支起蒙古九斿白纛,质子营秒变那达慕,呼麦一响,姜太公差点拎起马头琴。文化混搭不是罪,把人家祖坟混搭进去,谁受得了?

更尴尬的是“自来水”话术:质疑就是黑子,批评就是破坏团结。一套组合拳下来,网友学乖了——下次先查族谱再买票,免得看完电影成“四等人”。说到底,大家不是跟蒙古元素较劲,是跟“偷换概念”较劲。花木兰到底姓花还是姓孛儿只斤,学术界没盖戳,你电影倒先拍板,还顺手把汉人发配成侵略者,这谁顶得住?

有人翻出旧账:乌尔善早年给“黄H”专辑做视觉,封面旭日旗味儿冲鼻;副导演巴音巴特曾提醒网友“别忘了四等人”。一串料叠起来,巧合就有点挤。官方下场定性,算是给吃瓜群众递了梯子:你可以艺术创作,但别把历史当橡皮泥,想捏谁就捏谁。

票房赢了,口碑裂了。第二部还没上,豆瓣短评区已战场化。有人提前打五星护主,也有人一星排雷,怕孩子看完把《木兰辞》背成“天苍苍,野茫茫,花木兰是蒙古姑娘”。最慌的是家长:暑假带娃看封神,回来问我为什么课本在撒谎,我咋答?

所以,这片子给行业的真正彩蛋不是25亿,而是赤裸裸的提醒:大制作别只雇特效,也雇个史学顾问;流量演员先删旧帖,再学公关;观众的钱包里不只有钞票,还有身份认同。下一次,如果片方还想把历史当乐高,记得先问问买单的人:这积木搭你家祖坟上,行不行?

来源:极速书签5iaBY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