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扔掉”听起来看残酷,但是残酷的背后却是无数个日夜照顾和陪伴随时会狂躁和情绪发疯的自闭症孩子的无助与无力感。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没有任何一个普通孩子的父母能够理解和感同身受自闭症孩子父母的这种共情。
等待,也许是每个自闭症患儿父母的最后一丝倔强。
等待孩子有一天能够通过有效干预得以康复,
等待有一天医学界研制出特效药或者通过一次手术能够彻底治愈自闭症,
等待国家特惠政策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呵护,不至于父母“老去”后,长大的自闭症孩子无处可去,
也在等待社会大众对于自闭症群体的理解、包容以及融合,
还有一些家长在等待把自闭症孩子扔掉。
这种“扔掉”听起来看残酷,但是残酷的背后却是无数个日夜照顾和陪伴随时会狂躁和情绪发疯的自闭症孩子的无助与无力感。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没有任何一个普通孩子的父母能够理解和感同身受自闭症孩子父母的这种共情。
所以,等待把自闭症孩子扔掉的残忍,其实比扔掉孩子本身还要残忍。
你见过在公园、商场、饭店、小区以及独自在家时,随时随地会因为情绪问题暴躁而失控的自闭症之后,你就会对扔掉自闭症孩子有了那么一份特别的理解。
也许每一个中重度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看着熟睡的自闭症孩子,都会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是也只是一个念头而已,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他们又要“全副武装”收起悲伤,做一个坚强的星爸星妈,为自闭症孩子保驾护航了。
因为他们的无数个想要扔掉自闭症孩子的念头背后,其实都是为了祈求自闭症孩子能够有一天奇迹般地康复,或者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微电影《第17次抛弃》中的真实原型,更是无数自闭症家庭的“隐形伤口”。妈妈已经带着自闭症孩子第17次要“扔掉”这个“拖垮”她的自闭症儿子了。
“等我儿子,等人把他捡走。”这是这位星妈最后的执念和倔强,哪怕“扔”了第17次,也只是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捡走这个可怜的孩子,不至于孩子以后的生活更悲惨,也能够让身为父母的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有家长总结星爸星妈有三重压力:钱、精神的煎熬以及社交的孤立。
“放弃”从不是选项?因为他的世界里,只有你。
就像一位星妈所说:“他会叫我妈妈,一声妈妈就是一辈子的责任。他四肢健全,能吃能睡能跑能跳,我怎么能做到说放弃就放弃?”
几年前,有媒体报道的“将自闭症儿子遗弃在肯德基的妈妈”,绝望地对找到她的警察说:“有什么办法呢?你知道吗?我都不敢生病,你说我万一哪一天出意外了,孩子怎么办?这些年,我真的很努力了。”
星娃的世界里,父母是唯一的“翻译官”,是唯一能懂他“撕纸”背后的“我无聊了”,能懂他“尖叫”背后的“我害怕”的人。如果连你都放弃了,他的世界就真的黑了。
“放弃”不是勇气,“坚持”才是。
愿所有星宝,都能在父母的陪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也愿社会的光能够照亮他们前行的路,不至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放弃。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一线康复机构特教老师。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蜗牛世界观(ID:wnsjg520)】
来源:爆头阁v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