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金鸡奖《哪吒2》报出“最佳美术片”,镜头给到台下没人起身,苏有朋一句“团队闭关创作,奖杯邮寄”,现场的空气像被拧了一下,像评论区在现场翻面一样。
昨晚金鸡奖《哪吒2》报出“最佳美术片”,镜头给到台下没人起身,苏有朋一句“团队闭关创作,奖杯邮寄”,现场的空气像被拧了一下,像评论区在现场翻面一样。
饺子这件事大家心里有数,他闭关,这几年一直这么传,可没想到他来得这么干净,连团队也不露头,连领奖的环节都空着,内娱常见的路径是宣传往前冲,路演排满,曝光能铺到你手机锁屏,他这边把门关死,红毯不走,颁奖不到,金鸡也不来。
看着像冷,但他清楚肩上的分量,《哪吒2》做出157亿这个数字,横着摆在那儿,往前翻记录,第一部冲到50亿已经改写行业的那种说法出现过。
第二部没把50亿当终点,继续往上走,把格局又推了一格。
问题也跟着来,第三部往哪儿走,往上接,还是往回落,这个压力往哪儿卸,谁都能想象到片场和剪辑台的那点缝隙有多紧,他干脆把话摁死。
等《哪吒3》出来,我不露面不出席,专心干活,这句话不是昨晚说的,是四月二十七号华表奖那天,《哪吒2》拿到“特别贡献影片”,他没去,王长田代收奖,原话带出来,闭关不露面,不分心。
半年不到,现在就全对上了,华表没到,百花没到,金鸡也没到,三串一挂出来,像提前写好的执行表一样,他只盯一个目标,其他都让开,很多成功你看着轻松,背后全是硬顶出来的那点劲。
我们这几年被太多“努力型”通稿喂过,闭关这个词已经被用得发空,他这边不太一样,作品先走在前面了,大家把片子看完,心里有杆秤,他再说闭关,含金量就不一样,不是谁都能说我先不出现一年多,等作品到再说。
不得不说他的这种闭关狠劲让国漫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说回片子,我看电影的标准很土,能让我在座位上两小时不摸手机,就算赢,《哪吒2》做到了,画面是真好看没错,吸我进去的更多是情绪线和人物冲突,点对了,人就跟着走了。
敖丙那条线,我身边看完出来聊天的人都提他,说这回把对立面写出“人”的那层东西,他的拉扯,他的执拗,他的痛感,不是给小孩看的桥段,给成年人的那种分寸。
哪吒自己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第二部里不再像口号,成了要背的担子,喊一嗓子容易,扛着往前挪才重,这种处理看不见炫技,你能感到一种贴着土地的密度,老话题进了新结构里,顺着就进心里了。
157亿摆那儿不稀奇,我更在意的是这片子不是大军团流水线堆出来的,很多关键处,他亲盯,关键帧关键戏一格一格抓,画到眼睛酸那种劲都能想象,换谁都会想躲一下,他直接把自己关了。
为什么外界一直盯着《哪吒3》,我把身边人的讨论合在一起,三点很直白,《哪吒2》把天花板再顶高一格,业内过去常说一句,动画片的叙事成熟度比实拍要差一点。
影片一上映,做实拍的朋友开始在饭桌上感到压力,一个动画导演把实拍导演们的节奏推紧了,第二,故事坑还放着。
哪吒和敖丙到了第二部只能叫阶段性停住,龙族、天庭、人间的盘面刚摆开,饺子是先把大框架搭好的人,按层掀给你看。
第三,157亿不只是成绩,也是重量,他没有把镜头当盾牌,没有跑开,是把自己锁里头,这种做法把观众的期待也拉进来,像大家一起在等一个解法。
我的判断更偏向一个点,《哪吒3》不会是简单续集,它更像他个人能力的完整展开,《哪吒1》是破门,《哪吒2》是上台阶,第三部该成什么样,不太会走复刻路线。
他这种闭关的节奏,更像把门一关,打磨一套大家以为够不到的招数,在情绪强度上,在叙事密度上,在动作调度上,至少会有一个维度拉到更高,讲了这么多年,他做的像一道证明题,要把“不是偶然”的这四个字写扎实。
我佩服他还有一层,他不爱喊口号,动作全在片子里,别人走红毯,他盯分镜,别人做曝光,他连领奖台都不多站。
中国电影需要这种做法,不靠噱头,不靠人设,靠作品把话说清楚,有人靠出现维持热度,他靠不出现让下一次出现更被盯,真有人不认,票房那个数字先把分寸放在桌上。
金鸡这次他没来,我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这种级别的闭关,原本就不是一句话,照这个姿态看,从现在到《哪吒3》亮相,他大概就在家和工作室两点一线,我们能做的事很简单,等他把所有力气攒在一部里。
能量堆满那一刻,走进影院就能接住,《哪吒3》已经不只是片名,更像一份集体的期待,他闭关的每一天,给这份期待加一格,我只留一句话,你就算一年不露面,大家也等得住。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