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还得从11月3日说起。当时正在东京电影节的白百何,突然被《春树》制片人通知“没得奖,可以回国了”。结果她前脚刚走,后脚就传出剧组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的消息,合着全班同学都上台领奖,就她一个人被提前放学了。这操作搁谁身上不上火?白百何直接在网上
吃瓜吃到现在,我是真服了!白百何一条“还能这么操作…”的微博,直接炸出了娱乐圈版《罗生门》,原来光鲜亮丽的国际电影节背后,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这事儿还得从11月3日说起。当时正在东京电影节的白百何,突然被《春树》制片人通知“没得奖,可以回国了”。结果她前脚刚走,后脚就传出剧组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的消息,合着全班同学都上台领奖,就她一个人被提前放学了。这操作搁谁身上不上火?白百何直接在网上甩出聊天记录,时间线清清楚楚显示,从被告知“没奖”到证实“有奖”就隔了一小时,可整个剧组愣是没人喊她回来参加闭幕式。
要说这事儿还不是简单的误会,根本是积怨已久。白百何提到之前在釜山电影节,她自费跑去给导演张律的另一部电影《罗目的黄昏》捧场,结果连活动现场都差点没进去,新闻照片里更是连个影儿都没有。这接二连三的被忽视,换谁都得炸。更绝的是,白百何爆料当初接戏是因为导演卖惨说“赚钱给老婆治病”,现在回头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心隔肚皮。
这边白百何和剧组撕得
火热,那边王传君虽然拿了东京影帝,可这个奖拿得那叫一个烫手。网友直接质疑是“水奖”,连评委文晏都被扣上“撕奖高手”的帽子。文晏赶紧出来澄清,说奖项是评委共同评出来的,不是谁一个人能操控的。可网友根本不吃这套,直接玩起梗来:“原来国际电影节也是人情世故啊!”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节奖项真能“运作”吗?业内人士透露,所谓“撕奖”其实是评委为自己心仪的作品据理力争,这是电影节评奖的常态。但要说直接拿钱买奖,在大型国际电影节上基本不可能。不过嘛,电影圈的人际网络确实复杂,选片阶段就有讲究了。比如片子递给哪个选片人,什么时候递,都可能影响入围结果。有业内人士直言,维护好与选片人的关系,至少能保证你的片子被认真观看。
但说句大实话,现在电影节奖项的含金量也大不如前了。辛芷蕾拿到威尼斯影后的《日掛中天》,票房也就一千多万。对比九年前《白日焰火》柏林拿奖后还能票房过亿,现在的艺术片市场真是凉飕飕。有业内人士甚至开玩笑说:“东京电影节可能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国内有这么高关注度。”
这场风波说到底,就是娱乐圈名利场的一个缩影。奖项背后是艺术还是人情,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与其迷信奖项,不如相信观众的眼睛。毕竟再多的奖杯,也比不上观众发自内心的一句“好电影”来得实在。娱乐圈这点事儿,真应了那句话:台上光鲜亮丽,台下各唱各的戏。
来源:茜熙爱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