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0后观众早就不耐烦“老戏骨”霸榜,11月厦门金鸡奖干脆把海报改成荧光绿,直接打出“青春中国”四个大字——谁再敢说年轻演员没资格上桌?
00后观众早就不耐烦“老戏骨”霸榜,11月厦门金鸡奖干脆把海报改成荧光绿,直接打出“青春中国”四个大字——谁再敢说年轻演员没资格上桌?
海报一换,火药味就飘出来。
第39届主视觉征集公告里明晃晃写着“35岁以下优先”,摆明不给“资历派”留面子。
隔壁东京电影节刚把“亚洲未来”最佳影片塞给藏族小伙达杰丁增的《月光里的男孩》,金鸡立马把他拉进终审名单,速度比热搜还快。
协会还嫌不够,又甩出“新锐影人计划”,每年10个名额,每人最高100万孵化金,导师名单里混着宁浩、文牧野,摆明了复制“坏猴子”那套“野蛮生长”。
年轻演员也争气。
易烊千玺在《小小的我》里把脑瘫少年演成“人保戏”,直接打破“流量原罪”论;刘昊然为《解密》瘦到脱相,路演现场粉丝惊呼“认不出”,票房却稳破10亿;最离谱的是歌手段奥娟,第一次演戏就拎起《岁岁平安》女主,豆瓣开分7.8,评论区一水“真香”。
导演圈更卷:90后李季拿黑色喜剧《大场面》骂遍媒体娱乐至死,拍片成本不到800万,预售被字节跳动高价买走;秦天《但愿人长久》讲双胞胎姐妹被城市化撕成两半,女性议题戳哭一片;高朋《老枪》把犯罪片拍成“东北冰面道德寓言”,硬核到审片员看完直接沉默。
老一派也没闲着。
组委会偷偷把“最佳处女作”奖金翻倍,从50万涨到100万,明面上鼓励新人,实则逼中生代“卷”出代表作。
去年靠《倒仓》拿处女作奖的张裕笛爆料:评审内部投票,40岁以上导演作品首轮就被刷掉,“年龄歧视”反向操作,看得人目瞪口呆。
市场反馈更直白:灯塔专业版数据,2024年1-5月,国产片票房TOP10里,35岁以下导演占6席,累计票房92亿,首次压过“老牌战队”。
有人担心“拔苗助长”。
隔壁北电教授发朋友圈:金鸡再这么疯,会不会变成“青春版快手电影节”?
话音未落,组委会甩出“国际化KPI”:2025年起,所有入围新锐计划的项目必须含20%以上海外取景或国际联合制片,摆明让小孩们提前适应奥斯卡选片口味。
达杰丁增已经准备去法国盯后期,笑称“藏语对白+欧洲配乐,看看到底谁水土不服”。
网友看完只想说一句:老戏骨再不爽,也只能看着00后掀桌。
毕竟票房、奖项、热搜都在年轻人手里,金鸡只是第一个把“潜规则”写成公告的。
明年11月厦门红毯,镜头一扫,估计一半脸观众都叫不出名,但不妨碍他们拿走真正的黄金鸡。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