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懋仁教授一句话点破:2010-2020年,65%的片子围着国民党正面战场转,敌后战场只剩35%。数据冷冰冰,屏幕更冷,平型关、百团大战这些我们从小背熟的胜仗,硬是被挤成“彩蛋”。
打开电视,十个抗战剧里八个在拍“大场面”,八路军却像配角——这口气我憋了十年。
胡懋仁教授一句话点破:2010-2020年,65%的片子围着国民党正面战场转,敌后战场只剩35%。数据冷冰冰,屏幕更冷,平型关、百团大战这些我们从小背熟的胜仗,硬是被挤成“彩蛋”。
为啥?简单,钱。 《八佰》砸5.5亿,换来31亿票房,谁会跟钱过不去?飞机大炮一轰,观众自动掏腰包;地道、麻雀战这些“小打小闹”在资本眼里不够炸裂。 再说两岸。2005年连战来了,风向一变,国民党部队立马成了“香饽饽”,剧组排队借军装。 可历史不是股票。 敌后战场把60%日军、95%伪军拖在泥里,八年大小战斗12.5万次,毙敌171万,从4万人打到120万——这账,屏幕不认,观众就永远看不见。
最扎心的是下一代。 我侄子看完电影问我:八路军是不是只管送粮食?我一时语塞。当镜头只给“大场面”,谁还记得平型关第一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谁记得台儿庄背后,晋察冀的铁路被扒得稀烂,才让鬼子援兵迟到三天? 好在有人醒过来了。 《百团大战》拿4亿票房,《大决战》弹幕里年轻人刷“原来游击也这么燃”。2022年新立项里,敌后题材升到45%,数字还小,起码不是零头。
我拍桌子只有一句: 抗战不是特效片,是中国人一起熬出来的。 把镜头掰回一半给敌后,别让地道口、青纱帐永远活在课本里——再晚,亲历者的呼吸就听不见了。
来源:顽强饭团2jt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