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导演来看看,别再把性侵拍成性癖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1:25 1

摘要:《下一个台风》里的台风刮得很猛,可惜在票房方面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坦白说,我不认为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多高,但还是希望这个题材的传播度能再高一点。既然现在电影院能拿来看演唱会,看竞技体育,多放点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又何尝不可,况且它确实是一部电影,或许在创作层面不

下一个台风

《下一个台风》里的台风刮得很猛,可惜在票房方面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坦白说,我不认为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多高,但还是希望这个题材的传播度能再高一点。

既然现在电影院能拿来看演唱会,看竞技体育,多放点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又何尝不可,况且它确实是一部电影,或许在创作层面不是冲奖的那一类,但至少不是大烂片。

15年前李玉拍了《观音山》,入围了东京电影节的最佳影片,不过没有拿奖。《下一个台风》的场面调度基本上还是老配方,就是小景别手持摄影下的疗伤之旅。

为《观音山》掌镜的是曾剑,曾剑的风格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概括:他是娄烨的御用摄影师。

看《观音山》的时候就感觉曾剑基因非常强大,不过这次《下一个台风》的摄影指导是余静萍,还是那么晃,说明李玉确实一直在追求这样的风格。

顺带说一句,虽然这次曾剑没来,但是他女儿来了,就是在《好东西》里面演小孩的曾慕梅。

前几年佟丽娅演过一部讲家暴的《我经过风暴》,也是现实题材,但论影像的话,《下一个台风》显然更加纯熟,也更加风格化。

所以刚刚只是说这片子的调度在李玉作品中没有太大进步,并不是完全不能看。

只是台词写得有点糟糕,过于文艺腔,总是把现实的东西带到空洞的地方去,演员说着这样的台词也显得有些做作。

张伟丽因为不用说台词,反而自然一些。

这应该是她第一次主演电影,在赛场上她是高手,在片场没有表演经验,相当于一个小孩子,可能本身有一定的表演天赋,但导演的引导也相当重要。

最关键的一点是,导演需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张伟丽身上的哪些特质,然后在拍摄过程中将这些特质捕捉起来。

张伟丽身为运动员,最能够利用的就是她的爆发力,一拳打烂玻璃这种动作可能对她来说没太大难度。

片中她的角色知道母亲死亡的真相后,马上狂奔去找李心洁,下楼梯的时候乱了分寸,几乎就是摔着下去的。这一段需要持续的爆发力,摄影机很好地捕捉起来了。

针对题材的处理,影片比较出彩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张子枫口述事件经过。这场戏大部分都是台词,中间夹杂少量画面,而且不包含性侵的正面展示,是完全出自受害者的视角。

观众一路听下来只能感受到恐惧与痛苦,算是为同类题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有些男导演拍现实题材的时候非常热衷于展现性侵过程,这些人应该来看看这场戏,别再把性侵拍成性癖了,苦难就是苦难,不是追求感官刺激的工具。

影片第二个出彩的地方,就是结尾一群受害者站出来指证,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

镜头没有拍法庭的现场,而是捕捉受害者走出法院的那一刻,她们一个接一个走过安检机,一言不发,面如死灰,这个镜头真是触目惊心。胜利没有带来喜悦,痛苦仍在继续蔓延。

有一点影片没有拍出来,以后社会上每出现一次类似的新闻,她们的痛苦回忆就会被唤醒一次。

这种持续性的创伤无法单靠一场官司的胜利来治疗。

我们固然不能谴责那些不愿意站出来的受害者,但这些敢出来维护正义的人,确实令人敬佩。

此外还有一点影片没有拍,当然电影的篇幅是有限的,确实不宜塞太多东西进去,但观众进行延展可以增加话题讨论的广度和深度。

片中涉及的性侵案发生在师生之间,双方是非常典型的信任关系,类似的还有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医生与患者。

在这样的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信任地位,对弱势的一方进行性剥削。而有些被剥削的人甚至还意识不到自己被剥削。

这使得剥削者可以拿“对方是自愿的”来为自己辩护。

片中的受害者是大学毕业生,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也明确拒绝老师,老师还强行发生性关系,这铁定犯了性侵罪。

但如果弱势的一方生理已经成熟,心理还没成熟,在信任关系下服从了老师的要求,认为自己是被选中的幸运者,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明确的拒绝,也应该视为性侵。

法律界就一直在提倡上调性同意年龄,同时还要下调刑事责任年龄。

当然电影并不是必然要承担普法的责任,《下一个台风》还是把重点放在拍人物上。

影片大致可以看作双女主设定,主要配角也大部分由女演员担任,除了《大佛普拉斯》的那个肚财陈竹升。

其实如果要极致一点的话,可以学《燃烧女子的肖像》,男性角色只在少量镜头里充当背景板。

陈竹升这个角色的作用是烘托双女主之间相互救赎的情谊。前期他一直侮辱张伟丽,张伟丽的对抗手段就是直接揍他。后面张子枫加入,对抗方式就改成破坏他的车。

重点是拍事后两人的情绪释放,这是很青春片的拍法,《观音山》就有类似的场景。

陈竹升的角色跟那个性侵的老师算不上是完全的对位,因为渔村里犯性侵罪的是李心洁那个角色的丈夫。

但李心洁和姚晨的角色就是完全对位,都是为了家庭而造黄谣,对受害者进行二度伤害。这个对位写得有些生硬,中间还专门让她们同框抽烟,编剧痕迹实在太重了。

不过这两个人物为了家庭而成为帮凶的行为,倒是引发了一些思考。《一战再战》的结尾,女儿杀死敌人后,爸爸找上来。女儿还要求他对暗号,否则就要开枪。

几番拉扯之后,才放下立场,回归亲情。而《下一个台风》里面的两个人正好相反。她们先为了亲情,不顾公理与正义,后来才醒悟,用各自的方式去弥补。

明明是相反的两种处理方式,但我看完这两部片子,却没有觉得哪边处理得不对。立场与情感,到底应该如何取舍呢?或许只有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的选择。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