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执导的武侠电影《醉刀客》:上映十多天,全国超九成影院零排片,单日最高排片率不足1%。
“电影不好看?我全额退票!”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在社交平台发出这条石破天惊的承诺。
看似荒诞的承诺背后,藏着一个让无数电影人沉默的故事。
这个导演叫李炳渊,一个你可能从未听过的名字。
他执导的武侠电影《醉刀客》:上映十多天,全国超九成影院零排片,单日最高排片率不足1%。
在流量为主的电影市场,这位从李连杰武替起步的导演,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为他的电影争取最后一线生机。
“凡购票观看《醉刀客》的观众,若观影后认为影片'不好看',均可凭票退票。”这句承诺,出自李炳渊之口。
面对记者的采访,导演道出了令人心酸的真相:“我们这部电影,在很多城市一天都排不到一场,甚至根本不给排片。”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疯狂的退票计划实施十余天来,真正选择退票的观众仅有一人。
戏剧性的是,这位观众在收到退款后,竟主动在社交平台为影片呐喊助威:“普通人也有梦,他给报销让我们去捧场。”
在电影票价动辄四五十元的今天,李炳渊做出了另一个让人瞠目的决定:将《醉刀客》的票价降至20元。
目前电影总票房不足200万,远未达到回本线。
作为影片的主投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从替身到导演,李炳渊的电影之路走得格外艰辛。
“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有些演员拍打戏,实际上根本不会打。”这番话,道出了这位武术科班出身导演的执着与坚持。
在观众看不见的幕后,一场更为残酷的战争正在上演。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醉刀客》上映首日排片率仅1%,随后断崖式下跌至0.1%,直至多日维持零排片的尴尬局面。
李炳渊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又温暖的插曲:在北京燕郊,他想为影片包场却连一家有排片的影院都找不到。
最后,一位影院经理在偶然观看影片后,主动提出增加排片。
这个小小的转机,折射出电影市场的一个现实:在商业利益至上的排片规则下,多少用心之作被埋没在数据的洪流中?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李炳渊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与观众对话:通过社交平台直播,亲自回应每一个质疑,甚至兑现每一个退票承诺。
“很多人觉得我们是真诚的,《醉刀客》是真诚的,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的一种成功。”
这番话,让人不禁思考:当电影产业日益工业化、商业化,那份最初的真诚与热爱,究竟价值几许?
《醉刀客》想要传达的“一饭之恩,以命相酬”的侠义精神,与导演的现实处境形成了奇妙呼应。
《醉刀客》的困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生存之战,更是整个电影产业生态的缩影。
当排片率决定生死,当营销预算左右票房,那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却怀揣梦想的电影人,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李炳渊的退票承诺,看似是一场破釜沉舟的豪赌,实则是对电影本质的回归——让作品说话,让观众评判。
在这个充斥着数据造假、营销过度的时代,这种近乎笨拙的真诚,反而成了最有力的反击。
也许,《醉刀客》最终难以在票房上创造奇迹。
但它至少向我们证明:在这个时代,仍有人愿意为理想坚守,为热爱买单。
正如那位退票后又主动为影片宣传的观众所说:“普通人也有梦。”
而每一个勇敢追梦的人,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当你走进电影院,在众多商业大片中看到一个陌生却充满诚意的片名时,不妨给它一个机会。
因为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电影市场的未来投票。
也许,下一个打动你的,正是这样在逆境中倔强生长的诚意之作。
来源:垄上星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