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于10月28至29日在北京举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入选“2024年度全国优秀纪录片”优秀长片。中华白海豚是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的吉祥物原型,在本届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于10月28至29日在北京举办,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入选“2024年度全国优秀纪录片”优秀长片。中华白海豚是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的吉祥物原型,在本届运动会期间,由电视纪录片原班人马打造的纪录电影将登陆全国院线。
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和粤港澳三地合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时代背景,以一只名为“珠珠”的白海豚的归家旅程为叙事主线,通过摄制组与科研人员的共同追踪,真实记录下这一“海上国宝”因超级工程建设暂别家园,最终历经周折重返故地的动人历程。该影片也是曾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姊妹篇,再度由知名导演闫东担任总导演。
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总导演闫东,在大会纪录片论坛做了《一部作品从“动念”到“完成” ——纪录电影的创作启示》的主题演讲。闫东表示,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是2014年冬天拍摄《港珠澳大桥》时,在雨中与白海豚的一次偶遇产生的“动念”。在创作这部纪录电影的期间还拍摄制作了《梵净山》《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等生态纪录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始终坚持用真实的影像与世界对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白海豚这一物种的演化历史长达约6000万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名单之中,具有极高的生态与科研价值,目前全球仅存约6000头,其中约4500头栖息在中国。为了真实记录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况,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的创作团队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运用重型陀螺蚊稳像平台等特殊设备,完成上百次的海上拍摄,行程超过3600海里,积累上千小时的珍贵素材,精彩呈现“海上大熊猫”跨越6000万年的生命传奇。
“人类究竟该如何与白海豚相处?我们能否真正与它们相依相存、和谐共生?”闫东导演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思考。
来源:央视社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