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片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首先解释一下《聊斋志异》名字的意思,以前都只是听说歇后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鬼话连篇。至于名字的意思不求甚解,聊斋,名称源于蒲松龄常邀请路人至书斋闲谈,"聊"即闲谈,"斋"为书房,“志异”记录奇闻异事。
该片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首先解释一下《聊斋志异》名字的意思,以前都只是听说歇后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鬼话连篇。至于名字的意思不求甚解,聊斋,名称源于蒲松龄常邀请路人至书斋闲谈,"聊"即闲谈,"斋"为书房,“志异”记录奇闻异事。
整部电影如果排除井下蛤蟆精灵蟾上人和乌龟精玄龟子的故事,共有5个单元故事,分别是《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和《鲁公女》。
一、崂山道士
影片所有人和物的材质都是毛绒布偶感。
这个单元讲述了一个叫王承的男人,在街上碰到能凭空种出梨树的崂山道长,王承看完叹为观止,为了学习法术,于是前去崂山拜师学艺的故事。
最初道长只让王承砍柴挑水做粗活,以此来考验王承。虽然这个年轻人嘴上说能吃苦,但早就忍不了准备逃走。在准备逃走时,意外发现道长和其两位好友在月下小酌,此三人的法术令王承目不暇接,羡慕不已,最后他们更是直接跑到月亮上去看嫦娥仙子了。
王承很是羡慕,但不希望继续熬下去,于是找各种借口想要离开,并恳求道长教自己一个“穿墙”的小法术。
道长同意了,并告诉对方不能作奸犯科,也不能哗众取宠。
以“入之”为法术口诀,王承在道长面前竟然成功了,但回到家后想要展示给众人,却只是在脑袋上磕出几个大包而已。可能是违背了道长之前嘱咐的:不能哗众取宠,所有穿墙术失灵了,也违背了历来奉行的“才美不外现”原则。
这段故事唯一值得深入思考的情节,就是王承落入井中后那个凝视水面的镜头,暗指“小丑竟是我自己”。同时那水中月亮也让他想起了法术中的月亮与嫦娥,更凸显了“求之不得”的思想。
这个片段明显讲故事的功力不足,所以谈不上深刻,只能说完成了而已。
二、莲花公主
这个片段比较适合小孩子看。
讲述了一个叫窦旭的小男孩,他平时调皮,经常在课堂上挨批评。这次由于没有认真作画反倒在纸上画红披风大侠,甚至还写上了打油诗“心中有一剑,侠义走四方”,导致老师让他罚抄诗文春江花月夜300遍,“踏花归去马蹄香”,于是便跑到河边写累了睡着了。
没想到闭眼之后,竟然误入藕花深处,醒来时发现自己变小了,躺在了莲叶上。
应该是前面窦旭救了被蜘蛛网缠住的莲花公主,后面蜜蜂王国的两个侍卫直接带他去见了女王,女王请窦旭来教授自己小女儿莲花公主书画。由于长相甜美可爱又萌动,一瞬间就把窦旭迷住了。两个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莲花公主更是带着窦旭满天飞着玩。
在花朝节当日,他们碰见了大黑妖,造型有点像兽族和僵尸的结合体。
女王为了保护蜂国臣民而牺牲,走之前把莲花公主托付给窦旭,接着莲花公主就继承母志去对抗大黑妖了。
窦旭此时苏醒,发现有一条大黑蛇正在攻击蜂巢,于是他化身自己纸上画的那个身着红色披风的侠士,用毛笔戳中黑蛇的眼睛,拯救了蜜蜂王国。
三、聂小倩
虽然名字依旧是宁采臣和聂小倩,但背景换成了民国时期。
男主是个医学生,女主则是在兰若坊酒店里勾人魂魄,再供养夜叉姥姥。夜叉变身后的造型有点像魔家四将。
框架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换了个壳子继续讲倩女幽魂。
这里的燕赤霞是个大胡子,形象颇为颠覆,他那个脚丫子特别抢戏,仿佛隔着屏幕都闻得到味道。燕赤霞掏枪的那一幕有点雷到了。
后来宁采臣和小倩生活了一段时间,到了准备成亲的时候,夜叉却突然来寻仇,多亏燕赤霞留下的革囊才躲过一劫。
但革囊还想把小倩也收走,宁采臣他俩拉扯这段,此时小倩主动吻了宁采臣,因为嘴唇相接时被人的气息所影响,小倩突然就变成了人……
接着男主说的那句“乱世还有其他的夜叉”,我也很怕他会带着小倩跳戏到某些特定题材的故事里……
虽然结局是HE,但违和感很重,本应该重点讲的故事,结果就这样草草收场。
四、画皮
个人觉着此片段为全篇最佳单元
妻子为丈夫做饭,餐桌上是精心烹饪的馒头藕片和香菇青菜,但却被嫌弃清淡。清淡的不是菜肴本身,而是感情淡了。
就连妻子叮嘱要去修复的铜镜,丈夫也完全没有在意。
那面镜子是丈夫大婚时送给自己的,她视若珍宝,但对方却早已不在乎了。
从开头一个隔墙捡风筝的细节镜头,就已经暗示了两人无儿无女。
丈夫在路边碰见一年轻女子,在听说遭遇后便答应收留对方在自己兰若寺旁的书斋里,其实是被美色所迷。
女子更是主动勾引,甚至说出了“金屋藏娇”的典故。
丈夫难抵诱惑,于是便口头承诺会照顾女子,给她一个“家”。
妻子为迎合丈夫的口味,下厨做了很多重口味的菜肴,过程中被呛得厉害。结果在送饭时察觉到了异常,又经小道士点拨,确认了该女子是邪祟。妻子似乎对味道很敏感,因为她和小道士都是通过闻才意识到女子有问题。
夫妻俩回到书斋,发现女子正在换皮,伪装自己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这场戏用于扣题。
女子将丈夫的心掏空,接着换上其他的皮继续投靠另外的人家。
小道士将其打回原形。在灰飞烟灭之前,女子强调自己只想要一个“家”,可那些承诺的人都食言了。
妻子为了拯救丈夫,于是去找了小道士推荐的高人,高人看起来是个疯疯癫癫的乞丐,从身上搓下一大颗泥丸,让妻子吞下才答应救人。
妻子忍着恶心将泥丸吃下,接着又去井边。
本以为是要投井,结果只是洗了洗嘴边的泥,然后守在井边哭泣。
回到家后,她对着丈夫泛起一阵恶心,让腹中泥丸吐在心脏处,丈夫竟神奇地复活。
妻子耳边响起了丈夫此前说的话,旧东西该扔就扔。
在丈夫表忠心的忏悔声中铜镜坠地,接着就是瞬间黑屏,伴着妻子讲的两个字——恶心。
整个内容都比较扎实,包括洗掉嘴边的泥是暗示她包容丈夫的错处,铜镜磨损后又坠地暗示着夫妻情感破镜难圆,丈夫镜中多张脸指的是虚伪多面,以及用“旧东西”来以物喻人。
那两个字“恶心”更是既形容了泥丸,又形容了这段婚姻和丈夫的不忠。
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细节呼应做得极妙。
五、鲁公女
讲述了张于旦和鲁公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张于旦是个读书人,在偶遇野猪攻击时被鲁公女救下,遂一见钟情。在归还对方遗落的香囊时,意外发现鲁小姐已经身故,被埋在了兰若寺外。
他连续在鲁小姐的墓前读了三个月的诗,可能是张于旦的行为感动了老天,引得鲁小姐魂魄现身。鲁小姐告诉张于旦要完成拯救九条性命的任务就可以投胎为人,于是她就坐在张于旦的肩膀上四处救人,还给对方起了一个昵称叫“鱼蛋”。
每救助一条性命,鲁小姐便会重一些,九瓣金莲也会打开一片。
眼看着就差最后一瓣,鲁小姐与鱼蛋此时已经情根深种,但鱼蛋还是希望鲁姑娘可以重获新生。
在兰若寺旁的水边,多番纠结之下,鲁小姐还是救下了一条不小心跳到岸边的鱼。
接着她与鱼蛋约定下一世也要相守,鱼蛋送鲁小姐到了黄泉深处,途中帮助了一个推车的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就是孟婆,为感念两人相助的善意,所以让鲁小姐少喝了一些孟婆汤,下一世便能记得鱼蛋了。
鱼蛋走之前,老婆婆还叮嘱他若是十六年后有疑惑,别忘了兰若寺的井。
十六年后鱼蛋老了,不小心在兰若寺坠井,爬出来时模样竟与十六年前完全相同。
鱼蛋来求亲,但鲁小姐认定她心中所爱已经年老,在绝望之下上吊。
张于旦再次来到黄泉,鱼蛋打碎了鲁小姐端起来的孟婆汤碗,背着她快速逃离黄泉。
在背起来后,陆姑娘看到了张于旦帽子后面打的节,回忆起了前世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味道,于是两人相认。
画面是五个故事里最用心的,黄泉的彼岸花很美,逃离时的海浪很美,鲁小姐在舍身崖顶上坐着的红衣图也极美。
这个故事除了轻生的安排略微突兀,其余的处理都还行,不好不坏的无感类型。可能片方只想让鱼蛋再去黄泉一次救下鲁小姐,以此来释放更多的大场面。
故事结尾蒲松龄在兰若寺门口补齐了对联“一方净水由有相处知虚妄,几则乱谈自无羁间见真情”便拂袖离开。
从出来后那个抻懒腰的细节来看,整部电影大概率就是他的一个梦。
正片内容至此结束,字幕播放时右侧提示“别急,还有彩蛋”,彩蛋内容就是追光动画的下一个系列《三国第一部:争洛阳》,预计2026年暑假档上映。
总体感觉此片给大人看略显不足,给小孩看有些恐怖画面确实儿童不宜,定位有点尴尬。
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区讨论讨论!!!
来源:吕清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