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上又在传电影《731》要上映的消息,这已经是这部电影第N次传出上映消息了。很多网友都在纳闷:怎么一部讲历史的电影,比拍科幻片还难上映?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部讲述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为什么总是"难产"。
最近网上又在传电影《731》要上映的消息,这已经是这部电影第N次传出上映消息了。很多网友都在纳闷:怎么一部讲历史的电影,比拍科幻片还难上映?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部讲述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为什么总是"难产"。
一句话先说明白,这部片子讲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拿活人做细菌实验、活体解剖的黑暗历史,真实得吓人,也因此一直被人“卡脖子”。
一、731部队是什么?为什么这段历史如此敏感?
731部队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秘密部队,专门搞细菌战和活体实验。他们把中国老百姓、战俘当"实验材料",做的事情残忍到正常人根本想象不到。这段历史铁证如山,国际上都承认。
导演赵林山带着剧组熬了8年,查8000页史料,演员零片酬,自己把房子都押上了,就想留下一份“历史证据”。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日本右翼势力却一直想洗白这段历史。这些年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他们还在日本国内搞历史修正主义,想方设法淡化、否认731部队的罪行。
二、电影《731》为什么总是上不了?
按理说,拍这种历史题材的电影,应该很受支持才对。但实际情况是,这部电影从筹备到现在,已经拖了好几年,上映日期一改再改。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国际关系太敏感
现在中日关系本来就微妙,这种直接揭露日本战争罪行的电影,很容易引发外交风波。日本那边肯定会跳脚,可能会影响两国经贸往来。有关部门得权衡利弊,不能只考虑电影本身。
2. 怕影响"招商引资"
中国很多地方都在招商引资,日本企业是重要投资方。有些地方政府担心这种电影会影响日企的投资热情。虽然这种想法有点"跪着挣钱"的意思,但现实就是这样。
3. 影视行业的潜规则及考量
现在拍电影要过好多道审查,历史题材尤其是抗战题材更敏感。有些情节可能被认为"太血腥",或者"影响中日人民感情"。制片方得反复修改,来回折腾。这种严肃历史题材,票房不一定好。投资方可能担心收不回成本,所以一直在观望市场环境,想找个最合适的时机上映。话再说回来,同样档期,小鲜肉电影可以“轻松赚钱”,何必冒险碰敏感题材?
三、动了谁的"蛋糕"?
这部电影要是顺利上映,确实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
1. 日本右翼势力
这是最直接的。电影把731部队的罪行搬上银幕,把他们的“历史清白论”按在地上摩擦,等于打脸那些一直否认历史的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他们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会通过各种渠道施压。
2. 亲日利益集团
国内有些跟日本做生意的人,特别是一些依赖日本技术的企业,可能不希望中日关系因为一部电影闹僵。他们虽然不会明说,但暗地里可能不希望这种电影太火。
3. 历史虚无主义者
现在网上有一批人,整天说什么"要向前看""不要总记仇",实际上是在变相洗白日本罪行。这种电影上映,等于驳斥了他们的观点。也让他们的亲日行为受到阻碍。影视圈也有些人以"国际化"为名,实际上在迎合西方和日本的审美。他们更喜欢拍些不痛不痒的"合拍片",对这种揭露历史真相的电影不感冒,觉得没有必要再重现历史。
四、为什么我们坚持要拍这样的电影?
可能有年轻人会问: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呗,为什么非要拍这种电影?这里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1. 历史不能忘记
731部队做的事情,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记得,谁还会记得?德国人到现在还在反思纳粹,日本人凭什么就能装失忆?
2. 防止历史重演
只有记住历史的残酷,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现在日本右翼势力越来越嚣张,如果我们不发声,他们真敢把黑的说成白的。
3. 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那些死在731部队魔爪下的同胞,连个像样的墓碑都没有。拍这部电影,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他们遭遇了什么,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4. 文化自信的体现
一个大国如果连自己的伤痛都不敢直面,还谈什么文化自信?韩国人能把"慰安妇"题材拍成电影拿到国际上去放,我们为什么不能?
五、普通观众能做什么?
作为老百姓,我们可能改变不了电影上映的进程,但可以做几件小事:
1. 保持关注
多转发相关消息,让更多人知道这部电影所陈述的历史是存在的。
2. 理性发声
在网上讨论时,用事实说话,不给那些"精日"分子胡搅蛮缠的机会。
3. 支持正版
如果上映了,尽量去电影院看。票房好了,以后才有人敢投资拍类似题材。
4. 教育下一代
带孩子去之前先做功课,血腥场面是历史的一部分,不是恐怖片噱头。带孩子参观相关纪念馆,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历史,而不是通过抗日神剧认识那段岁月。
结语
8月3日,央视、人民网、新华社罕见同一天官宣:《731》正式定档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信号再明显不过—国家层面要给这段历史一个“官方喇叭”,谁拦也拦不住了。《731》这部电影的命运,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推迟上映可以理解,但如果永远不上映,那就是在向历史妥协。记住过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电影院里,直面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电影能上映,不是简单的“过审”,而是一场跨越8年的拉锯战——创作者用房产押注,国家媒体用公信力背书,幸存者和3000万冤魂在等一个交代。
9月18日,影院见,让票房告诉世界:这段记忆,中国人没忘,也绝不许别人抹。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