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娱乐圈这江湖,比变脸还快。前两天还山珍海味供着,转眼就可能给你上盘“凉拌黄瓜”,还是没放盐的那种。这不,北电96级的两大王牌,陈坤和黄晓明,最近就集体品尝了这盘“凉菜”的滋味。
影帝也翻车,票房冷到结冰。
娱乐圈这江湖,比变脸还快。前两天还山珍海味供着,转眼就可能给你上盘“凉拌黄瓜”,还是没放盐的那种。这不,北电96级的两大王牌,陈坤和黄晓明,最近就集体品尝了这盘“凉菜”的滋味。
一个新片《旁观者》,预售票房三万八,直接吓得片方喊了声“撤”,连夜溜了。另一个新片《阳光俱乐部》,晓明哥为戏增肥三十斤,拿了个奖,结果上映两天,票房四百万,单日成绩还被上映一个多月的老片子给超了。这哪是“阳光俱乐部”,简直是“速冻饺子”,一下锅就沉底了。
想当年,陈坤一个“厂花”迷倒众生,《画皮》两亿三的票房在当年可是天文数字。黄晓明呢,《中国合伙人》让他风生水起,《烈火英雄》更是豪取十七亿,奖杯拿到手软。这俩人,一个是忧郁王子,一个是霸道总裁,搁十几年前,那都是票房的定海神针。
怎么现在神针不灵了?是观众口味变了,还是影帝们的“法力”过期了?
说白了,是“江湖”换人了。现在的电影院,是年轻人的天下。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观众都是29岁以下的“小年轻”。他们不看你头上有多少光环,手里攥着几个奖杯,他们只关心一件事:这电影,好玩吗?够不够我发个朋友圈吐槽一下?
陈坤的《旁观者》,预售三万八,里头有两万还是铁粉“包场”撑的场面。这哪是看电影,这是“爱的供养”啊!可光靠粉丝的爱,是填不满电影院那几百个座位的。真要上映,估计票房也就五十万,对曾经的票房灵药来说,这比直接说“你不行了”还扎心。
黄晓明更惨,属于“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几部片子票房就不太灵光,这回《阳光俱乐部》又是“毁容式”演出,拼了老命想证明演技。结果呢?大家一看到他,脑子里全是那些花边新闻的梗。你在这儿苦大仇深地演角色,观众在底下“咯咯”笑,这戏还怎么演?演技再好,也顶不住舆论的“降维打击”啊。
这事儿给所有中生代演员提了个醒:别老躺在“影帝”的交椅上睡大觉了。那个靠一张帅脸、一个响亮名号就能号召全场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市场是条活鱼,你得跟着水流走,非得站在岸上等鱼自己跳上来,最后只能饿肚子。
要么,你就去拍那种能跟年轻人玩到一块儿的商业大片,要么,你就把文艺片拍得真牛,让口碑自己长腿跑。最怕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既放不下身段,又没本事硬碰硬。陈坤和黄晓明的这次“滑铁卢”,不是结束,而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闯江湖的规矩,早就变了。
影帝的宝座,也得与时俱进
来源:兰兰一点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