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炸裂!有人吹爆,有人狂骂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0:15 1

摘要:在北美,烂番茄新鲜度96%,MTC95分,已成26年冲奥大热门,让斯皮尔伯格三刷,霉霉直呼“OMG!”

《一战再战》口碑大爆,票房大扑

在北美,烂番茄新鲜度96%,MTC95分,已成26年冲奥大热门,让斯皮尔伯格三刷,霉霉直呼“OMG!”

在中国,平遥影展首映后口碑持续发酵,上映后豆瓣6万人打出8.2的分数。

但与影迷圈的火热不同,大众对《一战再战》实在不算感冒。

截至目前,全球累计超1.7亿美元票房——远没达到回本线。

在中国票房也很惨淡,上映12天即将破4000万元。

世界级电影大师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以下简称PTA)的影片在网盘躺了半辈子,首次内地影院见。

三大奥斯卡影帝飙戏,“世男一”老李子主演。

buff叠满,都没能展示票房号召力。

更大的割裂在舆论场,《一战再战》陷入了“一战再战”的漩涡。

豆瓣短评区有今年电影圈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妙语连珠和深情表白,也有相当毒舌的吐槽和不留情面的贬低。

小某书一边是痛心疾首《一战再战》明珠蒙尘的“可叹可悲”,一边是情绪拉爆的避雷疾呼“绝世大烂片”。

喜欢和不喜欢《一战再战》的观众,都迅速形成各自的精神同温层。

一方想守护自己的热爱,另一方想捍卫自己评价的权利。

吵得如同浙传学生投的华语电影导演榜一样……

要么全红,要么全黑。

事实是,将《一战再战》的票房失利简单归咎于“观众不行”或“电影不行”,都是极度片面的。

首先,《一战再战》的题材和风格便注定它的“小众”。

同为引进片,与《F1:狂飙飞车》一目了然的爽片属性不同,《一战再战》从片名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

此“战”,指的是美国极左与极右之间的政治斗争。

帕菲迪亚为代表的极左,不知道为何左,一味自由,一味战斗,四处放狠话搞爆炸,通过性和暴力填补内心空虚与自我迷失。

洛克乔为代表的极右,集崆峒、登味于一身,每天西装革履屁事不干,唯爱研究种族清除计划,保证白人血统的纯洁。

最搞笑的是,他们俩玩SM,搞出了一个孩子——前者不想承认这个孩子的存在,后者干脆想让她死。

下图为西恩·潘在《一战再战》中的表演

以身体为政治,以讽刺为利刃。

PTA用一个荒诞的家庭狗血伦理剧,包裹着绝望沉重的现实寓言。

这种黑色幽默政治讽刺,对不熟悉其文化语境的观众来说,天然存在一道门槛。

更不用说PTA一贯迷恋病态癫狂的人物和华丽但疏离的视听语言,他的电影本就不是为取悦大众而生。

拍爱情:

《魅影缝匠》里,明知有毒,雷诺兹也一口口咽下阿尔玛端来的晚饭。

他缓慢的咀嚼声,配上阿尔玛轻声的自白,两人相视一笑,动情接吻。

弹幕上同时飘出一大片——

“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绝配!”

拍人性:

《血色将至》,资本家和牧师的对峙撕扯开两种信仰的腐烂互噬。

他们相互羞辱又相互理解,在对方面前暴露最丑陋的一面,至死方休。

丹尼尔用保龄球瓶砸死伊莱后那句“I'm finished”——

有“我完蛋了”“我结束了”“我吃完了”——各种翻译版本,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理解方式。

《一战再战》依旧荒诞,以至于让许多人感觉“看不懂”,或者“懂了也没意思”。

其次,暑期档后,大盘比冰库还冷。

指望一部风格化的引进片来救世,不如指望《哪吒2》重映。

更要命的是,因题材敏感,《一战再战》的宣传方向是俗套但安全的“父爱如山”——

信以为真的观众准备好看小李子英勇救女大展神威,没想到是窝囊老爹差点成为倔强女儿的枪下亡魂。

这种落差感,对普通观众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诈骗”?

当然,《一战再战》的口碑与票房的巨大割裂,并非孤例。

电影史上多的是血扑+神作的结合体。

比如大名鼎鼎的《肖申克的救赎》,以超过322万人打出的9.7分,稳居豆瓣top250第一。

但1994年上映时,它票房惨淡,首周仅获240万美元票房。

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宗教片般的片名,在被电影之神眷顾的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在《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狮子王》《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夹击中分外艰难。

直到录像带时代,它的伟大才被人发现——主创开始频繁收到信件,来自一个个渴望被救赎的灵魂。

1999年的票房惨案,由《搏击俱乐部》制造。

打工人杰克抑郁、失眠,生活处处不如意,为了自救他成立了地下搏击俱乐部——不带任何护具搏斗,只为发泄情绪。

超前预判当下打工人猛猛折腾自己以去除班味的生存状态。

领先几十年,用暴力讽刺消费主义的虚无,解构现代人的精神堕落。

《银翼杀手》当年口碑和票房都没人买账。

作为科幻片没让观众一爽到底,而是用缓慢流动的霓虹阴影和潮湿黏腻的雨水烟雾,直面人为何为人的存在主义危机。

一边是票房折戟,1982年首映,仅斩获3300万美元票房。

一边是声名鹊起,被誉为“赛博朋克美学起点”,影响之后《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无数作品。

这些经典电影的共同点是:时间证明了它们的价值

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是:没有时间了。

娱乐方式五花八门,大众有太多更具性价比、更符合社交需求或者更刺激快感的活动可以选择。

换句话说,大家的注意力和闲暇甚至碎片时间被分走了。

更吊诡的是,围绕电影的讨论越来越多地与电影无关

有些电影凭题材和猎奇噱头大赚特赚。

有些电影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被更多人发现它的可贵。

今时今日,电影不只是文艺作品,不只是一种消遣。

更是一种划分你我的社交货币与身份标签。

网络冲浪,比黄金更稀缺的,是共识

某些时刻,我们难以抒发的立场和情绪只能投射到电影上。

但,喜欢的人大可赞美,不喜欢的人大可批评,而电影不应该沦为互相攻击的工具。

当潮水退去,真正能被记住的,不是舆论喧嚣或票房数字,而是那些触动人心的光影。

让电影,仅仅作为一部电影吧。

PS:有空,去电影院看看《一战再战》吧。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