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电影《澎湖海战》的讨论已有时日,近来热闹。“吃瓜蒙主”此前极力劝阻大家观看,声称这部影片“恶心、会影响心理健康、会影响家庭和睦”(这种莫名情绪,本身就很值得商榷)。
大家好,我是牛教授,致力思政科普的博士,硕导。牛教授不吹牛,因为牛,本来就不需要吹。
今天说现实,现实真的现实。
关于电影《澎湖海战》的讨论已有时日,近来热闹。“吃瓜蒙主”此前极力劝阻大家观看,声称这部影片“恶心、会影响心理健康、会影响家庭和睦”(这种莫名情绪,本身就很值得商榷)。
然而,颇具意味的是,该片在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竟获权威官方媒体推介。这鲜明的反差,不禁让我们思考:吃瓜蒙主所质疑的“立场”问题,究竟所指为何?又为何所指?
吃瓜蒙主的核心论点,似乎是认为影片讲述清朝施琅统一台湾,是站在了清朝的立场,因此让她感到不适。这种看法,个人以为狭隘了。而且,容易让牛教授猜想,为什么非带清朝节奏?
我们看待历史,尤其是关乎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事件,难道只能囿于某一个朝代的“立场”吗?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开发宝岛、抵御外侮的英雄壮举;而清朝平定明郑政权,完成统一,同样是结束了地方割据局面,将台湾牢牢纳入中央王朝政权的管辖之下。这两件事,在更宏大历史维度上看,并非对立,而是共同构成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经纬。
因此,牛教授基于前期评估,《澎湖海战》所要站的,当非简单的“清朝立场”,而是 “大一统”的立场,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立场。这个立场超越了明清易代的特定历史时期,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它关注的是国家统一的必然趋势,是领土完整的神圣不可侵犯。官方推介此片,其深意恐怕也在于此。
将影片简单贴上“清朝视角”(讲清朝的故事就是所谓“清朝视角”?)的标签并加以否定,实际上是对历史连续性的割裂,也忽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史实。我们评价一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关键要看它是否反映了历史主流和大势,是否有利于增进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
在“统一台湾,势不可挡”已成为时代强音的今天,我们更应以一种贯通的历史观来审视《澎湖海战》。新华社署名文章也明确“清朝政府统一台湾”。是以,与其先入为主“恶心”,不如拭目以待,看它如何演绎这段关乎国家命脉的历史篇章,这岂不是心情更愉悦?元芳,你说呢?
本文虽为辩驳吃瓜蒙主,向大主播讨教,但其意义远非个人论争。当前,有些网络言论恐借此电影说事,牛教授也受条友之托说一说。所以,牛翁之意不在驳,在乎思政之立也。
预告:牛教授固定开设“牛视眈眈”栏目,紧盯万象,厘清曲直。近期推出“辩瓜蒙”系列,辩吃瓜言论,揭背后玄机。敬请新老条友关注、回顾。
声明:本文意在“思政科普”,请勿过度解读。评论未回复的,并不代表牛教授认同其观点。
来源:牛教授偏锋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