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年时期,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没有今天的电视、手机之类的文化生活用品,连收音机都是奢侈物。幸好,每个月都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
文/石宝琴
童年时期,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没有今天的电视、手机之类的文化生活用品,连收音机都是奢侈物。幸好,每个月都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
那时的露天电影,不光是孩子们期盼,大人们也同样。与其说是一场电影,不如说更像是一场盛宴、一场聚会。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地里干活的人们就心急火燎地提前收工回家,早早吃饭,拿着小板凳或小马扎来到放映场。大家相互打招呼,聊起家长里短,男人有男人的话题,女人有女人的悄悄话。更有情窦初开的年轻人,趁着这个机会打量着心仪的对象。不知有多少真挚的情感和幸福的姻缘,在这露天电影里变成了白头偕老的承诺。
村子里最平坦开阔的地方支起了两根木杆,雪白的幕布像片被风吹起的云,边角还卷着去年没有褪尽的霉斑。放映员是镇上的老宋,总穿一件发白的蓝工装,正在机器旁忙碌着,那些好奇的孩子们围在旁边观看,每个人都期待影片尽快出现在屏幕上。灯泡“咔嗒”熄灭的刹那,放映机“嗡嗡”转起来,一束光从黑暗里射出去,在幕布上投出模糊的光斑。先是演《地道战》,黑白色的画面里,鬼子的刺刀闪着冷光,村民们钻进地道时,我旁边的小梅吓得攥紧了我的胳膊,手心全是汗。演到游击队员从灶台下钻出来举着枪喊“缴枪不杀”的情景时,在场的人都跟着鼓掌,连蹲在墙根的王大爷都直起了腰。
中途换胶片的空当最是热闹。女人们凑在一起聊着影片的内容,有的唠着身边的趣事;男人们蹲成一圈抽旱烟,烟袋锅在黑暗里明明灭灭,像散落的星星。我和伙伴们趁机疯跑,绕着幕布转圈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个会跳舞的巨人。二丫突然指着幕布背面,原来反面的人像都是反着的,连说话的嘴都长在左边,我们趴在地上看了半天,笑得直不起腰。
后半场演《妈妈再爱我一次》,音乐一响,前排的婶子们就开始抹眼泪。我不懂那些哭哭啼啼的事,只盯着女主角手里的布娃娃,想起自家枕头下那个掉了胳膊的小熊。散场时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幕布上的光影还在我眼前晃,满脑子全是电影里的故事。那时,如果看完一部新片,就成了人们一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包括故事的每个情节都扎进人们的心里。
几十年过去了,家家有了电视机,甚至在手机里想看什么就可以看什么,露天电影变成了遥远的过去。每每回忆起来,《庐山恋》中的美好、《地雷战》中的智斗、《雷锋》中的大义……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老电影如一坛老酒,韵味悠长,回味无穷。
喜欢就点个赞吧!
本条微信由金普新闻编辑制作
文中图片由AI生成
编 辑:王春馨
美 编:王春馨
责 编:宋子光
出 品: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
偷得片刻之闲
与您悦读人生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