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阿波罗13号》的真实航天困境,到《降临》的语言学与外星文明理论,这些电影兼顾科幻与科学。有的还原太空生存细节,有的探讨基因伦理,有的呈现精准天文现象。了解它们,能感受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从《阿波罗13号》的真实航天困境,到《降临》的语言学与外星文明理论,这些电影兼顾科幻与科学。有的还原太空生存细节,有的探讨基因伦理,有的呈现精准天文现象。了解它们,能感受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从电影诞生之初,电影行业就对科学充满痴迷。因此,科幻片成为最经久不衰的流行类型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它让制片公司有机会展示独特的“魔法”,也让观众能探索日常生活之外的世界和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电影即便属于虚构作品,也会借鉴科学事实构建虚构现实,使其更具真实感。
原版《人猿星球》是科幻经典,衍生出跨越数十年的系列作品。2011年,影迷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起源故事——《猩球崛起》,影片聚焦于凯撒(安迪·瑟金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饰演)。这只年轻的黑猩猩因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为猿类的崛起埋下伏笔,尤其是在一种致命流感开始在全球蔓延之后。尽管影片在已有科学基础上做了一些艺术加工,但对不同猿类物种的描绘极为准确,且对疫情传播的呈现,在新冠疫情时代更能引发共鸣。其续集《猩球黎明》在科学准确性方面也表现不俗。
20世纪90年代,“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毁灭现有生命”的题材似乎备受关注。虽然《天地大冲撞》没有像《世界末日》那样成为文化现象,但它在科学层面却出人意料地准确,尤其是对彗星坠入大西洋可能造成的破坏的描绘。结合影片丰富的特效,这种准确性让《天地大冲撞》看起来更像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而非好莱坞的幻想作品。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原版《银翼杀手》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姗姗来迟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则是丹尼斯·维伦纽瓦又一部出色的科幻佳作。与前作一样,这部电影设定在未来,但此时气候变化已严重破坏地球,彻底改变了美国部分地区的面貌。尽管影片并非始终严格遵循科学事实,但它精准地传达了当下的焦虑与担忧——如今气候变化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危机。毫无疑问,若对气候变化不加控制,世界很可能会变成影片中呈现的模样。
漫威电影宇宙最著名的或许是激烈的打斗场面和庞大的叙事体系,但偶尔也会有一部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蚁人2:黄蜂女现身》虽是漫威相对冷门的佳作,却特意聘请科学家确保量子物理学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其中包括加州理工学院量子信息与物质研究所的斯皮里东·米哈拉基斯。影片对量子领域的呈现,大量借鉴了科学家的假设,再次证明现实中的科学往往和虚构故事一样迷人。
虽然乔治·梅里爱执导的《月球旅行记》是最著名的早期太空旅行电影之一,但弗里茨·朗的《月里嫦娥》也值得认可。影片聚焦于一群前往月球的宇航员,融入了当时主流的诸多科学理论,尤其是关于太空旅行的理论。自1929年影片上映以来,电影制作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但我们仍不禁为朗用当时的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叹,它仍是早期科幻电影的杰出代表。
亚历克斯·加兰执导的《湮灭》,不愧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最令人不安的科幻电影之一。影片讲述了一群科学家进入名为“闪晃”的神秘区域的故事,最终演变成一场关于外星恐怖和身体变异的叙事。尽管影片并非严格改编自原著小说,但加兰投入大量精力确保影片中的大部分科学内容准确无误。因此,尽管影片包含诸多恐怖元素,但这些元素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
山姆·洛克威尔在《月球》中展现了一如既往的出色演技,他饰演一名在月球上工作的矿工,即将结束工作任期。与优秀的科幻作品一样,《月球》蕴含丰富的哲学内涵,探讨了身份认同等重大议题。影片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部分得益于其严谨的科学设定。它没有用该类型常见的夸张特效吸引观众,而是更贴近月球采矿的实际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闭恐惧感。
《少数派报告》科幻类型的魅力之一,在于它能够预测未来的科技进步,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少数派报告》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影片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名警察因“犯罪预测算法”而陷入困境的故事。影片上映时看似离奇的元素,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触摸屏界面到机器人监控都已实现。甚至在犯罪预测领域也取得了进展,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与《少数派报告》中类似的算法。
《海底总动员》皮克斯工作室一向以注重细节著称,这一点在《海底总动员》中也不例外。这部2003年的热门电影,讲述了小丑鱼父亲马林踏上拯救儿子尼莫的旅程,途中遇到了包括健忘的多莉在内的各种奇妙鱼类。它不仅是一部有趣又精美的电影,在科学层面也十分严谨。例如,小丑鱼确实生活在海葵中,而鲸鱼似乎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一点在多莉的情节中还产生了不少幽默效果。
《千钧一发》科幻作品往往关注科学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但也热衷于探讨其黑暗面。例如,《千钧一发》描绘了一个未来反乌托邦世界,优生学成为社会准则。这导致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通过基因工程孕育的“精英”和自然孕育的“普通人”。随着基因科学在过去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影片的核心设定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成为现实。如今,《千钧一发》所设想的未来似乎近在眼前,而影片的科学准确性,使其社会评论更具冲击力。
《仙女座菌株》已故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仙女座菌株》便是早期例子之一。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日益凸显,它聚焦于一群科学家对抗来自外太空的危险有机体的故事。与克莱顿的许多作品一样,影片注重细节,尽管核心危机是虚构的,但仍基于科学界的真实担忧。这正是这部1970年代的电影在2023年依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阿波罗13号》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将观众从有限的体验中带出来,进入奇妙的世界。即便像《阿波罗13号》这样基于真实事件的电影,也同样具有这种魔力。影片讲述了一次失败的登月任务,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营救宇航员的努力。它完美结合了优秀的导演(朗·霍华德)和出色的表演(包括汤姆·汉克斯、凯文·贝肯等巨星)。更重要的是,影片极具准确性,真实反映了宇航员们在太空中挣扎求生时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
《火星救援》雷德利·斯科特在职业生涯中展现出执导科幻杰作的卓越能力,《火星救援》便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聚焦于马特·达蒙饰演的马克·沃特尼博士,他必须想办法在火星上生存。除了是一部情节引人入胜、表演出色的生存剧情片外,影片还极具现实感,摒弃了部分科幻作品的夸张元素,聚焦于日常生存细节。尽管在火星及其周边环境的已有科学认知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但它仍是科幻片中科学准确性较高的作品之一。
《她》华金·菲尼克斯在《她》中展现了非凡的演技,他饰演的西奥多·托姆布雷爱上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这部电影的出色之处在于,它精准描绘了当下的世界——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亚马逊Echo等家用助手日益普及。尽管影片没有走恐怖路线,但仍是一个警示故事,提醒人们不要在数字助手中投入过多情感(无论它们是否具有意识),因为它们本质上没有理由对人类主人保持忠诚。
《降临》丹尼斯·维伦纽瓦擅长执导视觉震撼、蕴含丰富哲学内涵的科幻电影。《降临》中,艾米·亚当斯献上了精彩表演,她饰演的语言学家在防止人类与外星人爆发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与优秀的科幻作品一样,《降临》首先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深刻故事,但它也建立在多种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这使得影片中的外星人真正具有独特性——它们与人类截然不同,从书写系统到思维方式,都源自非人类的意识。
《超时空接触》好莱坞一直对“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的题材充满兴趣,尽管该子类型的许多电影倾向于虚构或脱离现实,但《超时空接触》却更贴近科学。这主要得益于影片的原创故事由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他的妻子、纪录片制作人艾米·德鲁扬共同撰写。这部电影注重思想表达,同时朱迪·福斯特的表演也一如既往地出色。
《异形》《异形》既是恐怖片也是科幻片,雷德利·斯科特的这部作品极具冲击力。例如,影片中的外星生物将宇宙飞船船员视为理想的繁殖宿主,这一场景令人难以忘怀。事实上,正是这种寄生生命周期,让《异形》尽管带有恐怖元素,却仍被认为具有极高的科学准确性。生物学家特别认可影片对寄生虫快速完成不同生命阶段的描绘,正是这种真实感,让影片至今仍能给观众带来不安和强烈的感官冲击。
《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展现了他的巅峰水准,影片将情感丰富、引人共鸣的故事情节,与好莱坞科幻电影中最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完美结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黑洞的描绘极其准确。影片中的科学深度与其丰富的人文故事相得益彰,故事围绕一群宇航员(由马修·麦康纳和安妮·海瑟薇饰演)展开,他们试图寻找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因为地球已几乎无法生存。
《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的同名小说,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又一部里程碑式的成功作品。影片讲述了侏罗纪公园以及恐龙逃脱后引发混乱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影片的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即便在今天看来仍令人惊叹。尽管在部分恐龙的外形还原上做了一些艺术处理,但对多个物种(尤其是霸王龙)的描绘极为细致,基于影片制作时古生物学界的共识,准确性令人惊叹。
《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仍是科幻电影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部影片宏大、富有歌剧感且蕴含深刻哲学思想,同时在科学描绘方面也极为准确。自上映以来,影片的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尤其是在太空旅行的呈现上。包括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在内的多位专家,都对影片的准确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它是少数几部既不牺牲电影艺术性,也不忽视科学严谨性的作品,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出色且有力的平衡。
这些科学准确性高的电影,让我们在享受科幻魅力的同时也能了解科学知识。你最喜欢其中哪部电影?是还原真实航天事件的《阿波罗13号》,还是探讨外星文明的《降临》?分享你的选择和理由。
来源:悠悠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