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都没演明白还当评委,自己都没拿过奖 坐在评审团位置不心虚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09:29 1

摘要:电影节评委年轻化,不是资本洗牌,是电影在变。90后导演占了入围作品的六成,你让七八十岁的老师傅去评《过春天》《青春变形记》,真能看懂那些藏在手机屏幕里的沉默吗?

张子枫当评委,有人骂她太年轻,可你真看过她看片子时的眼神吗?

那不是装老成,是真懂。

电影节评委年轻化,不是资本洗牌,是电影在变。90后导演占了入围作品的六成,你让七八十岁的老师傅去评《过春天》《青春变形记》,真能看懂那些藏在手机屏幕里的沉默吗?

张子枫能,她演过无数个不敢说话的女孩,知道那种呼吸都压着的委屈。

她不是靠流量上位,是靠《穿过月亮的旅行》3.2亿票房和豆瓣7.8分——这是市场给的硬通货。

有人翻出董子健缺席三场放映,说他不专业。

可谁没点事儿?

他那会儿在《清明上河图密码》片场连轴转,一拍就是12小时。

你以为评委是坐办公室喝茶的?

真以为这年头能当上评委的,都是闲人?

朱塞佩·托纳多雷81岁压阵,头发全白了,坐在那里不说话,光看片就看得眼眶发红。

他说他新片讲的是莫里康内,可能这辈子最后一部了。

你想想,一个拍《天堂电影院》的人,在看一部95后拍的县城初恋短片时,居然偷偷记了三页笔记。

这不是代沟,是火种在传。

咏梅在论坛上说了一句话,我没忘:“评审不是评职称,是代际对话。

这话听着轻,其实重。

我们总爱拿年龄卡人:你太年轻,不配。

可你忘了,电影不是博物馆,是活人呼吸的地方。

张子枫那一辈,没上过表演学院,靠抖音剪辑、直播试镜熬出来的;她们看片时,眼睛是亮的,不是走流程。

说到底,观众烦的是什么?

不是年轻人上台,是老一套的“权威”早就烂透了。

当年某电影节,评委全是制片主任转行,片子看半小时就困了,还打分。

现在不同了,有人能说出镜头语言里哪一帧心跳漏了半拍——这不是天赋,是活出来的敏感。

别拿“专业”当遮羞布。

真正的专业,不是履历上的头衔,是你能不能在一部低成本电影里,听见主角没说出口的那句“我想活下去”。

你骂张子枫年轻,可你记得去年哪部华语片让你整夜睡不着吗?

是张子枫演的?

还是某个六十大寿还靠“大师”头衔吃饭的人拍的?

电影从不是老人的专利。

它只忠于那些,愿意弯下腰,去听新声音的人。

上海电影节这年,评委里多了几个三十岁出头的,院线排片反而长了两周。

观众不是不爱艺术,是不爱假装严肃的装腔作势。

你敢不敢,也坐在银幕前,不带偏见,看一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影?

来源:水上浪漫赏月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