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它是儿时的音乐启蒙”、“因为它爱上了音乐”,有人说“这是我心中永远的影史No.1”,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不会怀疑以上看起来有些过誉的真实评价。
有人说“它是儿时的音乐启蒙”、“因为它爱上了音乐”,有人说“这是我心中永远的影史No.1”,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不会怀疑以上看起来有些过誉的真实评价。
在《哈利波特》系列、《这个杀手不太冷》等作品在国内重映之后,另一部以“传奇”为名的经典,在它上映的第25周年正式迎来了重映——《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由凭借《天堂电影院》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托纳多雷执导,改编自横扫意大利文坛各大奖项的巴里科的作品《1900》,主演蒂姆·罗斯更在其中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
在豆瓣电影TOP250榜单中,《海上钢琴师》以超过170万人打出的9.3分,位居影史第13名,IMBD评分同样高达8.0分。借着此次重映的机会,老粉们也终于有机会去还上那一张“欠托导的电影票”了。
如果说剧本是“形”,音乐就是这部电影的“神”,作为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托导请来了老搭档,相继获得威尼斯与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莫里康内主导配乐。
他在古典与爵士间丝滑游走的从容、音乐本身与电影的契合度与完成度,构成了整部电影的基底,也与剧情一起,描绘出了爵士乐、古典乐在一个时代非常好的模样。
一张致敬经典的电影票,一盒永久珍藏美好的原声CD,将带你回到90年代的世纪浪潮,回到那艘比大陆更宽广的Virginian号。
回味《海上钢琴师》原声音乐之前,我们无法绕过的便是被誉为“欧洲电影音乐的领航者”的莫里康内。
2023年开始,一场名为「莫里康内配乐电影展」的展映活动落地国内,从展映的影片名单中,我们几乎已经能“听到”莫里康内谱写的光影传奇——《荒野大镖客》《黄金三镖客》《天堂电影院》……
《荒野大镖客》可以说是让莫里康内一鸣惊人的起点,1961年他作为配乐师身份参与卢恰诺·萨尔切导演的《法西斯分子》,而开始陆续收到导演的配乐邀约。
1964年上映的《荒野大镖客》来自彼时还没成为世界级大导的莱昂内,受条件所限,莫里康内用口哨、陶笛、电吉他等异于常规电影配乐中以管弦乐为主导的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西部电影美学。
在此后的《黄金三镖客》中,那支《The Ecstasy Of Gold》更是成为了无人不晓的永恒经典。从这个出道即巅峰的早期阶段,我们已经能感受到莫里康内不拘于成规,擅长揉捏一切元素让音乐影像化的能力。
60年代至80年代,莱昂内与莫里康内联手奉献的“西部三部曲”与“往事三部曲”书写了电影史上的星光熠熠的一页,而80年代末起,莫里康内与托纳多雷的合作又打开了另一段传奇篇章。
1988年,托纳多雷执导的《天堂电影院》上映,夺下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其音乐上的荣誉包括第44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奖、第33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音乐奖。
全片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那足以称得上“影史最佳结尾之一”的最后三分钟。随着莫里康内《Love Theme》细腻弦乐铺陈,男主角多多的情绪由惊喜与惊讶慢慢转向感动与感慨,直至后半段钢琴加入、弦乐逐渐恢弘,似是勾勒出了一整段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我们可能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这份情绪,但这一刻的音乐与光影,就是最伟大的语言。
时间来到1999年《海上钢琴师》的问世,无论莫里康内或是托纳多雷,都已是名镇一方的电影巨匠。而为了完成这么一次以音乐故事为主轴的电影配乐,莫里康内还特别请来了优秀的钢琴家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坐镇演奏,融入古典抒情与复古爵士,打造出这么一张与电影相辅相成的迷人作品,它也顺利拿下第57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原创配乐。
影片中最经典的两个桥段——一是天才钢琴家1900与爵士乐创始人杰利·罗尔·莫顿的斗琴,这一部分深具爽感的《The Crave》正是杰利·罗尔·莫顿的代表曲目,轻快的钢琴节奏还原了爵士乐早期的样貌,至今仍被爵士乐爱好者奉为“无限接近完美的作品”。
第二个桥段则是爱意的具象化,在一次录唱片的过程中,1900透过舷窗邂逅了一生唯一爱上过的女孩,这段全程注视女孩的钢琴独奏中,《Playing Love》融化人心的爱意穿透琴键溢满了空气,当不世出的天才感受到凡人的情感,他的表达方式竟也如此浪漫。
比起这两支曲子的起伏不定,影片主题曲《1900's Theme》仅用1分38秒就给人强烈的画面感,莫里康内再次用弦乐展现了与影片无缝贴合的功底,如同海上不断升腾的巨浪预示着1900与时代环境的抗衡。
而除了两位钢琴独奏家的加盟,莫里康内还邀请到前Pink Floyd核心成员Rogers Waters、老牌乐队Van Helen当家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组成史无前例的三巨头,以一曲《Lost Boy Calling》为原声CD收尾。
这是一张即便纯听碟,也享受其中的电影原声专辑,但在最后我们也想聊聊看似在音乐之外,实则暗流涌动的电影主题——时代的变化。
影片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属于代表那个时代的物件:现场刻录的黑胶唱片、留声机、老式电话、康恩牌小号……以及关于早期爵士乐的对谈:黑人与爵士乐的关联、爵士乐即兴的特点……这一切都随着Virginian号与1900的消逝,成为了工业时代来临后转瞬即逝的滚滚浓烟。
影片的最后,小号手拿着用故事换来的小号走出乐器店,消失在街道尽头,似乎也暗示了这种“落幕”的概念。
那么用一张实体唱片,去聆听关于“音乐发展”与“时代浪潮”的表达,不是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么?
来源:古典留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