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3亿,3天仅收2000万,这次中美观众都不买单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04:45 1

摘要:国庆档一过,影院像被拔掉电源的商场,灯还亮着,人却散了。10月18日全国单日票房跌到5100万,相当于把北京朝阳大悦城一天的餐饮流水搬上全国大银幕,还不够付《创:战神》一场IMAX的电费。

国庆档一过,影院像被拔掉电源的商场,灯还亮着,人却散了。10月18日全国单日票房跌到5100万,相当于把北京朝阳大悦城一天的餐饮流水搬上全国大银幕,还不够付《创:战神》一场IMAX的电费。

有人连夜跑路,有人咬牙硬撑,还有人把“撤档”玩成二次宣发。

三条路,三种结局,刚好拼成今年秋冬档的避坑地图。

——跑路派——

《寻她》上映首日票房380万,片方连海报都没来得及换,当晚发公告:“因技术原因,改点映。

”翻译成人话:观众不买账,我们认怂。

可怂也得讲节奏。

阿里影业反手把片子锁进保险箱,直接定档明年情人节,再砸3000万做“爱情仪式感”营销,一副“明年今日我要你哭着买票”的架势。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给过冷数据:近三年撤档再映的片,80%二次扑街。

换句话说,跑路不是复活卡,只是延迟处决。

——硬刚派——

《下一站台风》首日票房只有600万,排片被两部好莱坞夹成三明治。

片方发了一句“我们不撤”,被同行笑“头铁”。

他们做了两件小事:

1. 把“台风”做成情绪话题——让气象大V直播解读秋季台风,顺手带片名冲上热搜;

2. 把票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用方言版海报攻陷县城抖音。

结果第10天单日票房逆跌到1200万,总票房悄悄爬过1.8亿,排片从5%涨到18%。

说明白点:观众不是不看片,只看有没有戳到当下的情绪G点。

现实主义+社交话题,比IMAX还高清。

——外来客——

两部好莱坞大片带着美元光环进场,却集体翻车。

《一战再战》全球票房3.7亿美元,中国占比不到4%。

华纳急了,追加2000万宣发,还准备把小莱昂多空运来做路演,可惜豆瓣5.1分像门槛,把路人挡在外面。

《创:战神》更尴尬,导演Kosinski在推特亲自认错:“视觉没突破,故事没心跳。

”网友回怼:早干嘛去了?

数据不说谎:北美同期TOP3影片平均票房1.2亿美元,我们落后整整6个百分点。

进口片红利期结束,只剩“情怀税”可收,而观众越来越不想交。

——幕后温度计——

国家电影局刚发的冷数字:10月第三周全国新开张32家影院,187块新银幕,平均上座率11.3%。

翻译一下:新店开了,观众没来,老板坐在空厅里数台阶。

人均观影支出同比降18%,国庆档把钱包提前掏空,剩下的两个月只能靠“长尾”续命。

——给从业者的三颗止痛药——

1. 试映会别再请“自己人”。

找100个真实观众,提前听骂声,比首日退票窗口的叹气便宜得多。

2. 档期不是春运火车票,别扎堆。11月冷,但冷档期里观众只买“对胃”的账,竞争少,口碑发酵反而快。

3. 国际同步发行别只盯着翻译字幕。

中国观众对“全球首映”无感,他们要的是“全球首爆”——要么第一个剧透,要么第一个吐槽,节奏必须同城化。

——给观众的选片暗号——

想看爽片,先搜豆瓣有没有6分;

想看哭片,先瞄社交平台有没有“自来水”表情包;

都不达标?

回家刷短剧,至少30秒一个反转,时间成本最低。

市场冷不是问题,问题是用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撤档、硬刚、加码美元,三招打完,票房给出统一答案:

观众只奖励“尊重我情绪”的作品,不奖励“算计我钱包”的算盘。

下一次灯光熄灭前,片方先问一句:如果这片明天上线流媒体,我还会买票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别怪观众也否定你。

来源:雪夜浪漫吟诗的墨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