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榜单更新,《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停在22.15亿美元,比第二名《星际宝贝史迪奇》高出整整11亿。
22亿美元把好莱坞按在地上摩擦,这部中国动画片把年底最大悬念留给了《阿凡达3》。
10月20日榜单更新,《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停在22.15亿美元,比第二名《星际宝贝史迪奇》高出整整11亿。
这个数字不是账面游戏,是每天3400块银幕在中国内地滚动放映、场均27人买票硬堆出来的。
密钥被发行方主动延期到12月31日,目的只有一个:把寒假档的中小学生零用钱继续装进同一个口袋。
片方比观众更清楚,只要每天保持500万人民币进账,就能把《阿凡达3》 needed 的翻盘线抬高到21亿以上,卡梅隆就得再跑一次全球宣传。
好莱坞今年学乖了,把“情怀+游戏”两张牌一起打。
《星际宝贝史迪奇》掏出2000年代电视动画的彩蛋,片尾曲一响,30岁观众乖乖买票。
《我的世界大电影》更直接,方块人头像出现在影院门口,孩子拖着父母进场,烂番茄42%新鲜度挡不住9.89亿美元。
口碑差没关系,IP认知度就是现金流。
迪士尼算过账:全球游戏玩家1.5亿,只要5%走进影院,成本就收回来了。
他们赌对了,观众用钱包投票,批评家只能对着屏幕干瞪眼。
《阿凡达3》12月19日在中美同步开画,北美预售1.1亿美元,比前作同期高出18%。
迪士尼内部追踪模型给出16–20亿美元区间,下限是“口碑滑铁卢”,上限是“复刻前作”。
关键仍在中国:如果《哪吒》能在剩下的71天再拿2亿美元,卡梅隆需要21亿才能反超。
中国寒假从1月10日开始,小学生观众每天最多贡献8000万人民币,只要排片不被砍,《哪吒》就能把长线拉满。
发行方已经提前和院线谈好,周末每天保留10%黄金场次,票价降到35元,走量不走价,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场对决背后还有一条暗线:中国本土票房占《哪吒》总收入的83%,海外只拿到3.7亿美元,远低于《阿凡达》系列的全球均匀分布。
如果中国动画真想长期领跑,必须解决海外发行通道。
光线控股早在9月就和北美AMC签保底分账,把排片从150馆升到420馆,可单馆票房只有1.6万美元,远低于好莱坞本土动画3.8万美元的平均值。
语言和文化折扣客观存在,但更大的问题是海外营销预算只有700万美元,不够在TikTok打两周热搜。
片方心里明白,先拿下“年度第一”这块招牌,再去谈海外溢价,顺序不能反。
迪士尼也在算另一笔账:如果《阿凡达3》止步18亿美元,年度冠军输给一部中文动画,华尔街会立刻质疑“IP疲劳”。
股价波动1%就是40亿美元市值,宣传费再多也值得。
于是北美预售一开,迪士尼就给影院开出65%分账比例,比常规高出5个点,直接换排片。
金钱换时间,时间换票房,老套路依旧好用。
观众手里那张票,其实被两拨人提前定价:一拨是中国发行方,用延期和降价锁死长线;一拨是迪士尼,用高分账抢开局。
谁先把对方的时间窗口挤掉,谁就拿到年度奖杯。
12月31日24点,票房计数器停止跳动,输的那一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26年。
奖杯只有一座,市场却很大,观众只想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一部中文名字挂在榜首?
如果《哪吒》守住了,国产片海外发行就能多拿谈判筹码;如果《阿凡达3》翻盘,好莱坞将再次证明“全球同步+技术碾压”仍是硬通货。
两种结果,对应两条产业路线,票仓背后的资本早已。
一张35元的票,决定22亿美元归属,也决定未来三年中国动画在海外能谈多少分账比例。
年底你会再进一次影院吗?
来源:素心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