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真到了影院,他却犯了难,德里一家多厅影院的票要500卢比,差不多6美元,这钱快占他每周零花钱的三分之一了。
20岁的萨希尔・阿罗拉,老早就盼着看自家偶像主演的宝莱坞新片。
可真到了影院,他却犯了难,德里一家多厅影院的票要500卢比,差不多6美元,这钱快占他每周零花钱的三分之一了。
“我是真喜欢这部电影,但这价格实在肉疼。”
萨希尔后来还说,爆米花还要另付500卢比,他干脆没买,就干坐着看完了整场。
说起来,不止萨希尔有这烦恼。
现在印度不少观众,都因为电影票和小吃越来越贵,减少了去影院的次数。
38岁的哈什・维尔马就总回忆以前,说大概15年前,他和朋友每部新片都不错过,有时候一周还能去一次。
“现在根本不可能了,随便看场电影的钱,够在家买好几天菜了。”
印度电影票这几年涨得确实有点猛。
有数据显示,2020年的时候,平均一张票才91卢比,到2024年就涨到了134卢比。
本来想算算具体涨了多少,后来发现不用纠结数字,光看年轻人的反应就知道,像萨希尔这样的学生,零花钱就那么多,一张票占走三分之一,谁还敢常去影院?
不过也有个变化,2023到2024年这一年,票价只涨了一点,大概3%的样子,算是稳住了。
但即便如此,去影院的人还是少了,2024年的上座率比前一年降了6%。
这事儿其实挺明显的,不是大家不爱看电影了,是消费不起了。
就像哈什说的,以前看电影是日常消遣,现在倒成了偶尔的“奢侈消费”,这种转变谁都能感觉到。
为啥票价会涨这么多呢?其实和影院本身的变化有关系。
以前那种卖廉价票的单厅影院,现在大多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带各种舒适设施的多厅豪华影院。
环境是好了,但成本上去了,票价自然就降不下来。
可观众不管这些,他们只知道,以前花很少的钱就能看场电影,现在得掏好几倍的钱,心里肯定不乐意。
提到单厅影院,现在印度不少人都只剩回忆了。
就说德里,现在还在运营的单厅影院没几家,剩下的要么关了门,要么年久失修,看着就像个“时代标本”。
61岁的雷努・布尚还记得以前的热闹劲儿,“那时候能有800到1000人挤在一个厅里,银幕上一出现明星,全场立马欢呼,还有小贩穿梭着卖廉价小吃和饮料,特别有社区的感觉。”
但这种怀旧感,不是所有人都有。
哈什・维尔马就说,他这二十年既去过单厅也去过多厅,现在肯定选多厅。
“单厅的座位坐着不舒服,环境也差,体验完全没法比。”
安努・古普塔也跟他想法一样,觉得多厅影院的设施更好,卫生间干净,还有安保,去着放心。
这边单厅影院在慢慢消失,那边多厅影院的定价又惹了争议。
就拿全印度有1500多块银幕的PVRINOX来说,他们的执行董事桑吉夫・库马尔・比杰利不觉得票价高,还说“大家觉得没人去影院,其实是没查证的普遍想法”。
他说2024年他们影院的上座人次有1.51亿,比2023年的1.4亿还多,今年的数字也挺有希望。
比杰利也承认收到过不少关于高票价的反馈,但他觉得只要电影质量好,观众还是会来,因为“能值回票价”。
“观众看完三个小时,都是心满意足地离开的。”
他还说,影院里有空调,音效又好,能提供沉浸式体验,这些都是在家看不到的。
为了吸引观众,他们还搞了灵活定价,比如周二的票只要92卢比,就是想让更多人来。
可问题是,印度有些邦已经给票价设了上限,这就引发了要不要全国统一监管的辩论。
比杰利觉得这事儿对影院没好处,“稳定的收入才能维护和升级设施,要是票价被限死了,这些都没法搞。”
影评人科马尔・纳塔的看法倒挺中立,他觉得降价可能会吸引更多观众,但也得给经营者留够盈利的空间,不能让他们没法做生意。
“不过票价也不能高到普通大众消费不起,”纳塔还补了一句,“毕竟明星都是大众捧起来的,离了普通观众,电影行业也没法活。”
除了影院自己的事儿,还有个外部因素,把观众又往家里拉了拉,就是流媒体。
疫情那几年,流媒体发展得特别快,不少人习惯了在家看电影,好多影院也因为没人去倒闭了。
电影交易专家吉里什・万克赫德就说:“现在流媒体订阅费多便宜啊,比两张多厅影院的票还少,而且新片上映后六到八周,在家就能看,对家庭来说太划算了。”
吉里什说的这话很实在。
要是一家人去影院,光票价就得花不少钱,再加上小吃饮料,算下来能订好几个月的流媒体会员了。
而且在家看电影更自在,不用赶时间,也不用受限于影院的场次,这种便利谁能拒绝呢?
但比杰利倒不怎么担心流媒体的冲击,他说现在疫情已经成了过去式,观众的习惯又在变,慢慢开始回影院了。
他还觉得,影院和流媒体本来就该共存,“电影行业以前也面临过挑战,比如电视、家用录像系统、DVD,每次有新的内容媒介出来,都有人说电影要完了,但最后都活下来了。”
比杰利说的其实有道理,影院确实有流媒体替代不了的东西,那种沉浸式、不受打扰的体验。
在家看电影,可能会被电话、家务打断,但在影院里,能全身心投入到电影里,这种感觉是在家没法复制的。
现在印度影院面临的困境,其实挺复杂的。
内部要解决单厅影院消失、多厅影院定价的问题,外部还要应对流媒体的竞争,每一步都不好走。
电影行业的核心还是观众,要是普通大众觉得看电影太贵、太麻烦,不管影院环境多好,流媒体多方便,行业都没法健康发展。
就像萨希尔希望的那样,要是票价能再亲民点,或许他就能常去影院支持偶像;要是单厅影院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或许雷努・布尚还能再看到以前的热闹场景。
印度影院要走出困境,可能还需要多听听观众的声音,在盈利和大众消费能力之间找到平衡,毕竟电影从来都不是“奢侈品”,而是给所有人带来快乐的文化消费。
来源:南山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