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1月,北京一场慈善镜头里,57岁的他两颊浮肿、眼神疲惫,亲口辟谣“被死亡”的同时,也默认甲亢已缠斗十年。
“李连杰怎么老成这样了?
”——2023年11月,北京一场慈善镜头里,57岁的他两颊浮肿、眼神疲惫,亲口辟谣“被死亡”的同时,也默认甲亢已缠斗十年。
观众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封神传奇》里那张“充气脸”不是特效翻车,是激素药副作用;原来《不二神探》里打两下就喘,不是敷衍,是医生早下禁令“别再拼命”。
功夫皇帝被身体先缴械,烂片名单只是后遗症。
把锅全甩给资本也冤。2015年前后,热钱像自来水,一部片签三部电影约,对赌协议写得比剧本厚。
李连杰被锁进流水线,三个月拍一部,文戏靠配音,打戏靠吊威亚加速,后期用五毛特效补窟窿。
市场当时吃这套:2016年动作片还能占票房四分之一,观众进场只为看“李连杰打”,剧情烂到上热搜反而算宣传。
可谁想到短短七年,观众口味被《流浪地球》的工业级视效、《隐秘的角落》的叙事杀疯,回头再看“白化病”法海、“面瘫”玉帝,只能当鬼畜素材。
更尴尬的是文化时差。
迪士尼《花木兰》里他演皇帝,一开口教“忠勇真”,全球华人脚趾抠地;西方团队理解的中国英雄只剩金甲红唇,李连杰一板一眼念完台词,像参加一场大型cosplay。
东西方都想要他的“功夫符号”,却没人真懂功夫背后的江湖气,结果符号变商标,打戏成PPT,票房扑街还被骂“出卖IP”。
老粉心碎,其实碎的是自己的青春滤镜:那个黄飞鸿、方世玉、霍元甲叠出来的黄金时代,被速食剧本一键格式化。
现在他干脆不打了。
壹基金汶川地震十五周年现场,他戴着鸭舌帽搬物资,照片里背影瘦小,没人再喊“李老师打一套”,弹幕刷的是“这才是真功夫”。
医学说甲亢不可逆,岁月说打星会老,市场说观众要新故事,他听懂了,把刀收进鞘,把拳脚换成捐款单。
烂片六连扑不过是交接仪式:旧日功夫片随李连杰的呼吸声一起退场,新江湖还在找下一个能打的,却未必再需要“功夫皇帝”。
网友热评——
“小时候拿扫帚模仿他踢‘无影脚’,现在看他连上楼梯都扶墙,突然明白英雄也会过期。
烂片就烂片吧,至少他教会我们:真正的必杀技不是旋风腿,是认怂之后还能好好生活。
别再催他复出,让黄飞鸿留在VCD里,比硬塞在5毛特效里体面。
”
来源:乐观的芒果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