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万美元,两个孩子,500万直接划给流浪动物和街头帐篷——这不是电影彩蛋,是黛安·基顿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台词。
“原来她早就把‘再见’写进了遗嘱。
”
2000万美元,两个孩子,500万直接划给流浪动物和街头帐篷——这不是电影彩蛋,是黛安·基顿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台词。
消息一出,有人感叹“老太婆真倔”,也有人当场红了眼:把遗产分给猫狗和流浪汉,亲骨肉没意见?
还真没有,德克斯特和杜克第一时间转发声明,只加了一句“妈妈教我们先做人”。
更炸的是那部拍了一大半的《Eleanor》。
剧组现在头疼:要不要用AI把剩下的20%补齐?
技术部门拍着胸口说“能还原90%的嘴角弧度”,伦理委员会直接甩脸:观众要的是基顿的呼吸节奏,不是像素拼图。
两边吵成一锅粥,片方干脆把难题推给奥斯卡——明年颁奖礼上,阿尔·帕西诺会替她念一段引言,到时候镜头扫过观众席,谁眼眶红了,谁就是答案。
别以为故事到此结束。
MoMA把《安妮·霍尔》那件男式马甲从仓库翻出来,准备挂墙上供人打卡;南加大干脆新开一门“基顿研究”,论文题目已经卷到“她如何用领带打败男性凝视”。
最妙的是洛杉矶街头,五家流浪动物救助站同时动工,工人刷墙时哼的都是《教父》主题曲——没人指挥,纯属自发。
你看,老太太把最后一帧镜头留给了现实,比任何彩蛋都任性。
所以,当片尾字幕升起,别急着离场。
下次路过收容站,听见狗叫里夹着一声轻笑,那八成是她躲在角落,对全世界做最后一次鬼脸。
来源:越战越勇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