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动了!10月14日票房,《志愿军3》480万,其他可能已哭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00:21 2

摘要:整个大盘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最高的银幕收入,竟然只有区区480万。这个数字,放在几年前,可能只是某部大片零点场的开胃小菜,如今却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一种集体性的倦怠感笼罩着市场,无论是制片方还是观众,似乎都“不想动了”,一股无力感穿透了银幕,直接呈现在冰冷

电影院的灯,好像都暗了几分——这不是错觉,而是一股寒气,正从10月14号的票房数字里悄悄弥漫开来。

整个大盘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最高的银幕收入,竟然只有区区480万。这个数字,放在几年前,可能只是某部大片零点场的开胃小菜,如今却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一种集体性的倦怠感笼罩着市场,无论是制片方还是观众,似乎都“不想动了”,一股无力感穿透了银幕,直接呈现在冰冷的数据上。

许多电影的幕后推手们,此刻恐怕是欲哭无泪。

排在首位的《志愿军:浴血和平》,它的胜利显得如此寂寥。480万的日冠成绩——听起来是第一,实际上却像一句苦涩的玩笑。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续作,如今累计的五亿三千多万市场回款,正艰难地朝着一个曾经被认为是“起步价”的目标挪动。那个六亿的门槛,现在看来……遥不可及。这几乎已经注定了,它将在“志愿军”这个系列三部曲里,留下一个最黯淡的背影。光环褪去,只剩下数字的残酷。

而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票房定心丸的名字呢?黄渤的《浪浪人生》,用百分之十四的排片换来了四百四十万的进账,单看上座率,甚至比冠军还要体面——这似乎是唯一的慰藉了。可两亿八千多万的总成绩,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回本或许不难,但盈利已是奢望。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黄渤这位国民演员事业路径上的一道坎,一道肉眼可见的瓶颈。观众的口味在变,市场的风向在变,再响亮的名字,也需要新的故事来支撑。

另一边,邓超的处境更为尴尬。《刺杀小说家2》手握着同样百分之十四的排片资源,可全天产出却只有三百二十多万,被黄渤甩在了身后。人们不禁要问,邓超这一次,是不是又押错了宝?虽然三亿三千多万的累计数字让它坐稳了十月新片的第二把交椅,但这个“亚军”……笑不出来。高昂的制作成本像一座大山压在背上,目前的数字表现,无疑意味着一次沉重的亏损。

这还不是全部的图景。往下看,是一片更广阔的落寞。《震耳欲聋》的两百七十万,《毕正明的证明》一百四十万……就算是那部集结了半个香港娱乐圈黄金阵容的《风林火山》,日入也仅有一百二十万,八千多万的总票房,对比那闪耀的演员名单,只能用沉沙折戟来形容。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项目的失利,是一群群电影人的不甘。

也有例外——《731》就是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它早就悄无声息地卷走了超过十八亿的市场份额,赚得盆满钵满。它的成功,与周边的一片萧条形成了巨大且讽刺的对照。这似乎在告诉所有人,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经不再迷信星光熠熠,也不再为宏大的叙事买单,它遵循着一套更神秘、更难以捉摸的法则。

除了上述几部,余下的影片,其单日收入甚至都低于三十万。像《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这样的作品,票房数字低到让人不忍直视。一部电影,从创意到拍摄再到上映,承载了多少人的心血与资本,最后可能连一朵水花都溅不起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一部电影赔光全部家当,绝非玩笑。

10月14日这一天,它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份票房清单。它更像是一次全面的市场体检,报告的结果并不乐观。当最高的山峰都显得如此低矮时,山脚下的风景只会更加荒芜。这场寒流还会持续多久?下一个能让整个市场重新沸腾起来的作品,又在哪里……

这一切,暂时还没有答案。

来源:聪慧晚风J2JuVK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