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张忠导演、李牧雨编剧,赵文卓、索南曲加、扎西姬等主演,比朱·达莫达兰(印度)监制,柳岛克己(日本)摄影,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和北京凤祥辉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摄制的电影《最好的安排》将结束第二阶段的拍摄。
近日,由张忠导演、李牧雨编剧,赵文卓、索南曲加、扎西姬等主演,比朱·达莫达兰(印度)监制,柳岛克己(日本)摄影,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和北京凤祥辉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摄制的电影《最好的安排》将结束第二阶段的拍摄。
据悉,这部汇聚中国、日本、印度三国电影人的作品,以独特的跨国创作模式,成为中外合作的亮眼实践。作为曾打造《长安・长安》等多部国际获奖作品的导演,张忠此次将多年跨国合作经验融入创作,“电影应成为跨越语言的情感桥梁,这次我们要让本土故事在多元视角中生长”。
著名摄影师柳岛克己的镜头语言堪称典范,这位曾塑造《菊次郎的夏天》光影质感的大师,以季节意象为叙事线索,完美延续了日本电影中季语与情感共振的创作传统。摄影的运镜里藏着东方美学的共通性。导演张忠透露,在拍摄草原夜宿戏份时,摄影放弃人工布光,仅以月光勾勒帐篷轮廓与人物侧脸,这种对自然光影的极致追求,与他在《长安・长安》中融合中亚草原光影的经验形成呼应。其独创的自然呼吸式运镜在雪山段落尤为惊艳,镜头随湖面起伏的韵律,恰如日本电影中瞬间永恒化的叙事技巧,将当地的苍茫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波动。
印度监制比朱・达莫达兰则带来了印度电影兼具社会深度与情感张力的创作特质。在大家的推动下,影片弱化了文化符号的刻意呈现,转而聚焦离别与重逢这一人类共通主题,这种处理方式与张忠在《长安・长安》中以跨国爱恋讲述丝路故事的思路不谋而合,好的国际合作不是文化元素的堆砌,而是找到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据悉,目前影片第二次已完成37天的实景拍摄。海外发行方认为影片中少年兄妹的寻亲之旅跨越了文化边界,传递出共通的人性温情。从电影《长安・长安》到《最好的安排》,导演张忠用实践证明,真正的国际合作,是让本土故事在多元视角中绽放出更动人的光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亮)
来源:星河倾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