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国庆假期,电影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档期票房18.35亿元,平均票价36.6元创近五年新低,市场运行平稳理性;另一方面,“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等新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逐步推动电影产业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变。
小小电影票根,正在成为连接影院与文旅、餐饮、零售等多业态的消费通行证。
今年国庆假期,电影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档期票房18.35亿元,平均票价36.6元创近五年新低,市场运行平稳理性;另一方面,“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等新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逐步推动电影产业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变。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国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高达98.93%。
截至10月8日,全年电影总票房已达437.89亿元,同比增长18.98%,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票房。
市场表现:平稳运行,缺乏爆款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相对平稳,但缺乏爆款头部影片带动。
猫眼研究院《2025国庆档电影数据洞察》显示,今年国庆档为近五年首次档期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
从单片表现来看,《志愿军:浴血和平》以4.50亿元的档期票房领跑,《731》以3.45亿元位居第二,《刺杀小说家2》则以2.95亿元位列第三。
多部影片在国庆期间采取了降价策略。自10月4日起,多部新片调低发行结算价,部分影片票价降幅超9%。
其中《浪浪人生》降价后观影人次连续3日小幅增长。然而,票价下调并未能有效带动观影人次的显著增长。
消费趋势:社交属性减弱,单人观影增多
今年国庆档延续了“社交属性弱”的趋势。
数据显示,双人观影比例下降,而单人观影比例则达到近五年最高。其中,影片《震耳欲聋》的单人观影比例近五成,粉丝属性明显。
从城市线级来看,一线城市占比为近五年最低。新片《风林火山》一线占比最高,达到近三成,《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最下沉。
不同影片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偏好。《风林火山》由于其港片属性,在华南地区票房占比近三成,而《浪浪人生》凭借其喜剧元素在东北地区获得了较高的票房占比。
“电影+”模式:票根变“消费通行证”
今年国庆档期间,“电影+”模式成为拓展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
内地青年导演张书虎表示,“电影已从单一的观影体验载体升级为跨行业消费的枢纽节点”,通过 “电影+旅游”“电影+美食”“电影+交通” 等多元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以电影IP为核心的消费生态闭环。
在浙江湖州,观众凭电影票根即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餐饮专属折扣、购物满赠等诸多优惠权益,活动覆盖全区91家商圈、餐饮店铺和7家影院。
9月30日,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联与猫眼娱乐联合打造的“跟着电影品美食”票根地图正式在全国上线。
该平台汇集全国1.2万家影院的地理位置数据,实现周边餐饮优惠的精准匹配与定向发放。
影视旅游:为一部电影,赴一座城
“为一部电影奔赴一座城”,在这个假期成为大众出行新潮流。
随着《志愿军:浴血和平》热映,取景地之一的江西上饶横峰影视基地设计了相关旅游线路。当地文广旅局局长表示,国庆假期该影视基地日均客流量相较去年同期增幅达50%以上。
《浪浪人生》让福建泉州石狮、晋江梧林两大取景地成为游客“寻味闽南”的首选。石狮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假期前两天,取景地所在的十里黄金海岸区域吸引12.97万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为持续推动“电影+”业态创新,国庆期间,全国3000多个铁路客运车站、4200多组动车组列车的车厢电视上,集中播放影旅主题推介视频,联动多条铁路旅游专线提供出行指引,邀请旅客体验出行新方式。
IP衍生:超越票房的价值延伸
“电影+”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其作为文化消费枢纽的连接能力。
一些头部电影公司的产业链延伸已从简单的环节叠加,升级为“内容IP化、场景多元化、运营协同化”的生态构建。
今年国庆档,IP衍生品市场表现亮眼。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新授权衍生单品超800款,线下展览、主题快闪餐厅等实景娱乐项目延续至国庆消费市场。
《罗小黑战记2》全国1000家主题影城快闪店及线上商城售出超14万件周边衍生品,北京朝阳公园旗舰快闪店10天內总体客流量超过15万人。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认为,当前的电影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加注重内容本身和观众口碑的阶段,市场正愈发趋于精细化、分众化、理性化。
电影最终要回到内容本身。正如猫眼研究院报告所指出的,如何精准把握不同圈层观众的观影偏好,并通过扎实的内容和创新的营销策略点燃观影热情,是所有从业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上海证券报、央视网、工人日报等
来源:广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