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解乡土,才能读懂中国,而村庄正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热播的人文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以村庄为载体,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深厚的历史现场、村庄命运的变迁,深刻剖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乡土中国深植厚土的文明根系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
理解乡土,才能读懂中国,而村庄正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热播的人文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以村庄为载体,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深厚的历史现场、村庄命运的变迁,深刻剖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乡土中国深植厚土的文明根系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于村落中探根源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村庄里的中国》于2023年开始策划,创作团队组织了多次专家研讨,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前期调研,深入走访了近100个传统村落,全面掌握了其历史、建筑、民俗与现状,为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剧本创作阶段,节目组从全国8155个传统村落中遴选出100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拍摄对象。去年9月《村庄里的中国》正式启动拍摄,10个摄制组同时深入福建、陕西、山东、山西、四川、安徽、浙江、湖南、甘肃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多个区县,进行实地拍摄。从京西垂直立体式布局的爨底下村到黄土高原的沟壑里的下沉式地坑院落;从被称为江南秘境的杨家堂村到云贵高原以林为生的文斗村;从海拔最高位于云端的达日村到充满历史韵味的滇西村落水碓村。这些村落跋涉数千年岁月走到今天,依然延续着中华文明最深层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质感。它们的故事与传奇,构成了中华先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存史诗,也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与静水流深相交辉映的特质。
该片还特别邀请了建筑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史学等多个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切实保障内容构建的科学性、洞察的深刻性与文化表达的准确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自2011年起便积极推动全国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工作。多年来,他跋山涉水、风雨无阻,深入田野,使众多隐于深山的文化瑰宝得以绽放异彩。
在谈及这部作品时,他动情地表示:“在中国田野大地上奔走的时候,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想要探寻的是浸入血脉、不曾嬗变的中华文明特质和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找到我们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源。”
于历史中寻脉络
《村庄里的中国》首次以中国传统村落为视角,从建村选址、农桑稼穑、传统民居,到商业贸易、节日礼俗、家风传承,再到耕读传家、家国情怀——贯通物质与精神、个体与民族、传统与现代的多元维度,完成了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深情礼赞。
十集节目深刻梳理了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得以孕育和传承的根源,剖析了中华文明最深层的价值观念。首集《生息之地》从追溯村庄的形成历史出发,探寻中国人顺应自然、生生不息的古老智慧,从而诠释“天人合一”的生存哲学;第二集《农桑稼穑》探寻中国人与土地之间血脉相依的共生关系;第三集《乡舍民居》展现中国人遵循天地之法,崇实致用、物以载道的居住智慧;第四集《商贸古道》以穿行于村庄之中的商贸古道,描绘中国早慧的商业文明,打破传统中国重农抑商的刻板印象,展现中国自古以来拥抱寰宇的文明视野;第五集《礼成人生》以贯穿中国人一生的礼俗,描绘中国人的长幼之序、人伦之常,以及礼乐相和如何构成中国文化和谐有序的精神底色;第六集《四时佳节》通过传统佳节揭示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七集《耕读传家》讲述教育是流淌在乡土血脉中的信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不曾断绝的精神命脉;第八集《家风永续》通过中国人敬天法祖的传统,诠释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以及文明韧性的奥秘所在;第九集《家国天下》展现中华民族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第十集《守护根脉》真实记录传统村落重获新生的故事,展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文化根脉的远见与文化自觉。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与道德观,深刻蕴藏于传统村落之中的每一寸肌理之中。
于平凡处见炊烟
纪录片《村庄里的中国》结构宏大,细节也同样动人,既有英雄史诗般的波澜壮阔,更有平凡人家的炊烟袅袅、血脉亲情。
从江西钓源村欧阳家族的祭祖仪式到广州增城瓜岭村、福建连城隔田村黄氏族人代代相传的认祖诗;从陕西磨坪村的更换祖宗神龛到山东荣成西滩郭家村郭氏家族的满门忠烈,《村庄里的中国》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血脉相依的精神胎记,也诠释了中华民族于绵延中蕴藏、于风雨中不朽的文明韧性。
村庄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镌刻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明密码。执行总导演卜亚琳这样阐述《村庄里的中国》创作宗旨:“以村庄的命运变迁深刻展现乡土中国深沉而坚韧的精神图景以及深植厚土的文明根系,以传统连接当下,以当下启迪未来。”
在第五集《礼成人生》的结尾,节目以一场当下流行的“束脩之礼”,巧妙呼应了中华礼仪“日用而不觉”的深远影响;在第九集《家国天下》则借日常而庄严的升旗仪式,把宏大的家国情怀落于具象的现实场景。这些片段不仅是对传统的回望,更是对其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与焕新的生动诠释。正是在与当下的持续对话中,古老文明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村庄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聚落,而是承载着情感、历史与文明的生命体。潺潺流水与袅袅炊烟,构成了村庄的呼吸;悠久的历史年轮,标记着它的年龄;与山川自然浑然一体的传统民居,则勾勒出它的面貌。纪录片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展现出暮色归途、鸡犬相闻的乡土中国,也勾勒出中国人记忆中的故园,呈现出人们所向往的“诗与远方”。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