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角色猫女的塑造让波顿跃跃欲试,白天是忙碌的秘书,晚上化身心理扭曲的罪犯。穿着专属于她的漆皮紧身连体服,猫女集性感和女权主义于一身。这个角色由谁扮演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此前朱莉·纽玛已经在电视剧中赋予猫女真人演绎。制片人丹尼斯·蒂诺威说,“我们联系了17岁到近
蝙蝠侠归来
Batman Returns
# 蝙蝠侠归来
《蒂姆·波顿
——奇幻鬼才和他的电影艺术》
新角色猫女的塑造让波顿跃跃欲试,白天是忙碌的秘书,晚上化身心理扭曲的罪犯。穿着专属于她的漆皮紧身连体服,猫女集性感和女权主义于一身。这个角色由谁扮演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此前朱莉·纽玛已经在电视剧中赋予猫女真人演绎。制片人丹尼斯·蒂诺威说,“我们联系了17岁到近50岁的所有大牌影星”。最著名的有詹妮弗·杰森·李、西格妮·韦弗、莉娜·奥琳、艾伦·巴金、黛米·摩尔,甚至还有麦当娜。
肖恩·杨争取出演猫女的故事已经成了传奇。她穿着一套自制的猫女服,偷偷溜进华纳片场寻找制片人。传闻波顿躲在办公桌下避而不见,但事实是他根本不在现场。她还穿着猫女服参加了《琼·里弗斯谈话秀》,按波顿的话说,“她的猫女服更适合拍女性摔跤电影”。“好莱坞这帮人就是群懦夫。”她嘲笑道,似乎表明她就算没有其他本事,至少有猫女的胆量。
其实猫女的人选已经决定了,是安妮特·贝宁。但开拍在即,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制片人蒂诺威承认,“我们当时都吓坏了”。她还记得自己打电话通知波顿,两人沉默了足足三分钟。剩下的选择只有一个。
米歇尔·菲佛临危受命,却还是激情饱满地完成了任务。她在片中饰演前后性格差别极大的塞琳娜·凯尔,先是被人随随便便从会议室推出窗外坠楼,然后又复活为内心充满矛盾的猫女。“对我来说菲佛扮演的猫女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喜爱的角色之一,”出色的演绎让波顿回味无穷,“我印象非常深,她往嘴里塞了一只小鸟,然后又张嘴让它飞出来,还穿着高跟鞋在屋顶上跳舞。”可见只有这些能够真正打动波顿。
菲佛本人非常崇拜纽玛饰演的猫女,她曾恳求波顿让自己在《蝙蝠侠》里客串一把,哪怕只有一个场景也行。她笑道,“我和他说连演出费都不用给”。谁想到机缘巧合下她在《蝙蝠侠归来》实现了出演猫女的梦想。然而,饰演猫女并非易事。波顿坚持认为动作戏应该由她亲自上场,效果绝对比替身演员好。于是她花了数周时间在拍摄之余练习挥舞长鞭,并且穿着高跟鞋练习回旋踢。另外,影片的寒冷氛围并不是特效。片场为了照顾企鹅,一直保持低温,也有人开玩笑说是波顿自己喜欢冷冰冰的地方。“猫女服一点都不保暖。”服饰的考验和拍摄条件的无情洗礼,让她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菲佛饰演的猫女或许是哥谭市唯一心智成熟的角色,尽管情绪不太稳定。所有可笑的男人都遭受过她的白眼。“我觉得这里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她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角色进行阐释,“塞琳娜·凯尔变成猫女的过程实际上是宣示女性真正掌握了本身拥有的力量,这对我们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
波顿电影的意象通常非常原始,但很少涉及性。“蒂姆的电影有一种纯真的黑暗,”菲佛表示认同,“像未经世事的六岁孩子一样有着发自内心的诚实。”波顿电影里的男女之情无处不在,偏偏卧室除外。《黑暗阴影》里的确表现了吸血鬼的冲动。但严格来说,只有《蝙蝠侠归来》真正触及了情欲。与其说片中角色受到犯罪冲动的驱使,不如说是有施虐受虐的冲动挥之不去。企鹅人浑身上下都在垂涎肉欲,是行走的情欲机器,而猫女则忠实跟随着自己的动物本能。
虽说波顿最初想塑造的角色是猫女,但真正让他义无反顾的还是企鹅人。他原来对企鹅人没有什么好感,但后来偶然发现了自己从前画的人物小像,有一个手部畸形的婴儿,就像是剪刀手爱德华的亲戚。画上还写着,“我叫吉米,大家都叫我丑八怪企鹅男孩”。《牡蛎男孩忧郁之死及其他故事》里曾经出现过。
企鹅人,或者应该叫奥斯瓦尔德·科波特,被改造成黑帮、异形和恶魔的结合体,用狄更斯式的豪言壮语煽动世人,绿色的牙齿间总是滴着可疑的黑色液体,实际上是漱口水和食用色素的混合物。让波顿非常满意的是,丹尼·德维托使尽浑身解数表现人物,一直保持着聒噪,口水流个不停,还自告奋勇在镜头前直接吃生鱼,只用了柠檬去腥。
科波特和蝙蝠侠一样都是孤儿,只不过他是婴儿时遭受遗弃。科波特手下有一群马戏团怪人,这个设定现在俨然成了波顿的专利。他玩弄手段成为哥谭市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其实他芝麻大的脑子里写满了圣经式的报复计划。就像尼克尔森出演小丑一样,德维托在接到通知前也早已认定这是宿命。波顿不想重复电视剧版的企鹅人设定,于是完全抛弃了布吉斯·梅迪斯版本的“江湖骗子”做派,只保留了烟嘴作为致敬。当时有传言说梅迪斯将在短暂的闪回中出演企鹅人已故的父亲。但最后这个角色落到了保罗·雷宾斯身上。实际上,要不是因为他之前扮演的皮威·赫尔曼已经深入人心,又哪来的企鹅人呢?对于基顿来说,如果没有更高片酬,他甚至不会考虑出演。他身上背负了观众对《蝙蝠侠》的太多批评,就连露出面具的下巴都受人非议。他说,“那种消极从某种意义上触动了我,让我产生了一种健康的'心态’”。在波顿的劝说下,他咬咬牙决定加入续集。“我必须再次扮演这个角色,没有人能阻挡我。”
我们不妨记住波顿之所以重拾蝙蝠侠,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司将电影制作权完全下放给他。他不关心两部蝙蝠侠作品之间的延续性。只有基顿、饰演阿尔弗雷德的迈克尔·高夫、饰演戈登警长的帕特·亨格尔和稍做升级的蝙蝠车使得后作与前作保持一致。
尽管如此,正如《蝙蝠侠》一样,《蝙蝠侠归来》正式开拍后情节架构还在调整。原计划中,比利·迪·威廉姆斯饰演的哈维·丹特将化身双面人,但这个角色改成了克里斯托弗·沃肯饰演的黑心商人马克斯·施雷克。
前作中的哥谭市,确切来说是在松林制片厂的布景,也不再使用。波顿选择在洛杉矶重塑他的哥谭市。他说这是考虑到人力、资源等现实因素所做的决定,同时也能帮他抹去之前的回忆。他承认,“回松林制片厂就像回到前作一样原地打转”"。他甚至坦言觉得《蝙蝠侠》受到了“英国语境”的潜在影响。
布景交给了老搭档设计师博·维尔奇,由他打造的升级版哥谭市成了波顿宇宙的又一个奇迹。这是一座令人陶醉的高雅艺术殿堂,借鉴了《大都会》(1927)和格林兄弟的黑暗风格。从时间上讲,这部电影将蝙蝠侠的先进科技、现代大企业与19世纪的欧洲进行糅合。
丹尼·艾夫曼在配乐中加入了《胡桃夹子组曲》中的片段,为阴暗冰冷的《蝙蝠侠归来》增添了一分圣诞气息。与此同时,影片的拍摄手法倒是非常适合夏季。
全片没有任何外景,充分利用了华纳摄影棚,甚至借用了附近环球影业的12号摄影棚。那里成了企鹅人的冰冷巢穴,不仅有50万加仑的水箱,还布置了模拟冰川,有6个演员穿着企鹅装,36个机器企鹅混在36只真企鹅之间。“我不是人类,我是冷血动物!”垮台之际,企鹅人咆哮道,这与大卫·林奇《象人》中的凄美台词截然相反。
影评褒贬不一,有的人十分吹捧,有的人气愤不已。当然,有些人注意到,这部电影是在总统选举期间拍摄,最终比尔·克林顿赢得大选。影片描绘操纵选举时带有一丝政治讽刺意味,至今仍可以看作波顿对美国最露骨的讽刺之一。
要说起来,这部电影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对观众潜意识层面的影响。《滚石》杂志的彼得·特拉弗斯对影片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影片带领观众“进入梦境在黑暗中获得自由”。《时代》杂志的理查德·科利斯评价波顿为本片带来升华,“把电影拍出了诗意”。
影片上映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首映周末票房收入达到4770万美元,成为有史以来首映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虽然第二年被《侏罗纪公园》刷新了纪录。该片全球票房收入为2亿6600万美元,远低于前作4亿1100万美元。主要是那些计划举家观影的家长被片中无处不在的性暗示深深震惊。麦当劳作为连锁快餐巨头,曾不假思索地同意推出配套开心乐园餐,后来立刻改口称推出套餐并非为影片做宣传。
但正是波顿对剧情的深化及风格的处理赋予了该片无与伦比的价值,使它摆脱了动作片赚快钱的使命,成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暗黑童话。波顿和蝙蝠侠的缘分止步于此。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抵制哥谭市的诱惑。这个题材是陷阱,底下埋藏着任何人都难以满足的期望。如此大片不可避免地引来太多窥视、太多批评。一想到要再拍第三部,波顿就胆战心惊,他的拒绝让公司悄悄松了一口气。“我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他承认道,“拍摄蝙蝠侠电影实在太强人所难。”
BATMAN
CATWOMAN
文字来源:《蒂姆·波顿——奇幻鬼才和他的电影艺术》
(英) 伊恩·内森著
索书号:J905.712/210
编辑:ZT
排版:LZC
审核:LYK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