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35亿的总票房里,《志愿军:浴血奋战》以4.5亿的成绩稳坐第一。
文|紫薯丸子
编辑|司徒夜
国庆档电影大战刚落幕,数据一出炉就炸了锅。
14.35亿的总票房里,《志愿军:浴血奋战》以4.5亿的成绩稳坐第一。
走出影院的观众一半哭红了眼,一半在吐槽,焦点全绕着演员转。
有人凭演技彻底“飞升”,有人靠角色打了翻身仗,还有人硬是把主旋律片演成了“个人秀”,被骂上热搜。
宋佳:“灵魂演技派”
宋佳这次饰演的林月明,说是全片的“定海神针”一点不夸张。
作为谈判团的核心人物,她往谈判桌前一坐,不用说话,眼神里的坚定就透着中国人的骨气。
不过,再好的演技也架不住迷之剧情。
朝鲜奶奶给林班长送粥那段,本想走温情线,结果节奏显得特别刻意。
观众压根没感受到感动,只觉得是工业化煽情的老套路。
尤其可惜的是林班长临终戏,宋佳已经把那种强撑着的虚弱演活了,结果一句“帮我点”的台词一出来,生硬得让人出戏。
好在她和张子枫的对手戏拉回了分,虽然“感谢陪伴”的台词有点偶像剧那味儿,但两人眼神里的默契,还是让不少人看湿了眼眶。
能在拉胯的剧情里稳住阵脚,宋佳这“演技扛把子”的头衔算是坐实了。
张子枫:从“国民妹妹”到“实力派女主”
谁能想到,以前总演青春片、被大家喊“妹妹”的张子枫,这次在主旋律里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
她饰演的李晓,三部戏里一路成长,每个阶段的细节都藏得特别到位。
一开始目送父兄上战场时,她没像其他角色那样嚎啕大哭,就站在门口攥着衣角,嘴角轻轻发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后来听到哥哥牺牲,她的眼神变化更绝。
从一开始的愣住、不敢相信,到慢慢红了眼眶,最后蹲在地上捂着脸,没出声但肩膀抖得厉害。
第三部谈判桌的戏更是封神。
面对美方代表的傲慢,她眼神却冷得像冰,那是经历过失去后的坚强。
直到结尾那句“你们都回家了,真好”,情绪一泻而出。
虽说有网友吐槽她前期有点“愣头青”,但这恰好演出了角色从战场到谈判桌的适应过程。
朱亚文:“剧抛脸天花板”
朱亚文这次算是打破了大家对他的固有印象,以前看他演都市剧,总觉得自带精英范。
可谁能想到,他演起“没上过战场的军工专家”吴正本,能这么贴角色?
吴本正本是搞科研的,没经历过实战,朱亚文把这个“反差感”演得特别到位。
一开始面对战场时,他眼神里有紧张,却没露怯,指挥起技术工作时又透着专业;
后来慢慢适应战场,又从“理性科研人员”变成了“有炽热信仰的战士”,人物弧光特别明显。
他和欧豪演的张孝恒(吴正本的警卫员)对手戏也特别戳人。
两人从一开始的“互相不放心”,到后来并肩作战、一起成长,看的时候真忍不住泪目。
有网友说“朱亚文演啥像啥”,这话一点不夸张。
照这水准,朱亚文以后的戏路根本不愁,“剧抛脸天花板”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比起上面三位“升咖”的,肖央和彭昱畅这两位“老熟人”更让人惊喜。
以前总有人说肖央“只会演喜剧”,说彭昱畅“是综艺咖没演技”。
结果他俩靠这部片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彻底让观众记住了他们的实力。
肖央
谁能想到,以前靠《唐探》里的“坤泰”、《误杀》里的李维杰出圈,总被贴“喜剧演员”标签的肖央,演起志愿军赵安南能这么让人破防?
赵安南这角色太“接地气”了。
嘴上天天挂着“我要回家”,可每次运输物资、冲前线,他永远跑在最前面。
影片里他牺牲的戏份,更是成了全片最戳人的“名场面”。
协议快签订的时候,他去送最后一批物资,空袭遗留的炮弹突然爆炸。
漫天红花雨飘下来,他倒在血泊里,嘴角还带着点不服输的劲儿。
这镜头真不是为了唯美而唯美。
赵安南走了100趟前线都没事,偏偏在胜利快到的时候,倒在了第101趟。
这份遗憾里藏着多少无名英雄的无奈。
彭昱畅
彭昱畅以前总被吐槽“戏路窄”。
演的不是青春片里的愣头青,就是综艺里的“搞笑担当”。
甚至有人说“他除了傻笑,啥也不会演”。
可这次演姚庆祥,他直接用一场“不拔枪的牺牲戏”,打了所有人的脸。
他饰演的姚庆祥,是谈判团的警卫排长,牺牲那段戏让无数人哭到窒息。
被美军杀手用枪抵住脑门时,他明明能拔枪反击,却因为在中立区,怕给我方谈判惹麻烦,硬是没动一下,最后被近距离射杀。
没有一句台词,却比任何嘶吼都让人难受。
陈飞宇:“资源咖”尴尬
前面几位靠演技圈粉,可陈飞宇饰演的孙醒,却成了全片最大的槽点,被骂上了热搜。
其实孙醒这角色本身没问题,设定得挺正能量,可架不住陈凯歌的“强行加戏”。
再加上陈飞宇拉胯的演技,直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孙醒这角色,从第一部边缘人物,一路升到第三部主演第四顺位。
贯穿了整个三部曲,戏份占比快到三成,比真实历史英雄黄继光的戏份还多得多。
如果戏份多演得好也就算了,可陈飞宇的演技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全程顶着一张“桀骜不驯”的脸,嘴角总挂着若有若无的笑。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演偶像剧霸总,哪有半点志愿军的样子。
台词更是生硬,明明是战场喊话,硬是被他说出了“低音炮耍帅”的感觉,和其他演员的气场格格不入。
更讽刺的是,陈凯歌还特意把“第一个下线角色”给了陈飞宇,想营造“隆重感”。
结果观众看完都说“终于盼到他下线了”。
有网友吐槽“这哪是《志愿军》,分明是《阿瑟传奇》。”
这话虽然扎心,但确实说出了大家的感受,强捧遭反噬,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志愿军3》能拿票房冠军,靠的是题材的重量,更靠张子枫、宋佳这些演员的演技撑场。
肖央和彭昱畅证明了“是金子总能发光”,而陈飞宇的争议也给创作者提了个醒。
主旋律不是“资源咖”的跳板,观众想看的是真实的英雄,不是强行加戏的个人秀。
希望以后的主旋律片,能多些真诚的演技,少些套路的私心,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艺术报|《志愿军:浴血和平》丨诠释“浴血”的大义与“和平”的深意.2025
解放日报|《志愿军:存亡之战》:血与火交织的家国叙事|睡前分享.2024
证券日报|“双节档”电影票房达18亿元《志愿军3》摘冠.2025
来源:司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