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为国庆档却不是主旋律的舞台,一直都是以《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这类喜剧片为主,偶尔也有《湄公河行动》和《无双》,但数量有限。
国内一开始并没有国庆档的概念。
直到《画皮》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了这一档期的重要性,次年,《风声》国庆档入账1.5亿才晋升为黄金档。
虽为国庆档却不是主旋律的舞台,一直都是以《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这类喜剧片为主,偶尔也有《湄公河行动》和《无双》,但数量有限。
国庆档成为主旋律专属是从2019年开始。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大片开档,短短七天,19.57+17.34+6.18亿,一部等于今年国庆档总和。
之后的2020年,抗美援朝70周年,2021年,建党100周年,大事一件接一件,《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又都大卖,《长津湖》甚至一度是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然后国庆档就成了默许的主旋律主场,一方面有国家的助推,市场的追随,另一方面也有观众的热捧,而每次主旋律来此,宣发都是同一套路,激发民族情绪,内容也是千篇一律,多了就疲劳了,谁也扛不住连续六年的爱国洗礼。
不是观众不支持,而是资本太频繁,根本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如同当年港片的红利主义一样,一个题材火了,其他雨后春笋,僵尸片大卖,香港的每个山头都是僵尸,《僵尸先生》1985年出,80年代末僵尸片就式微了。
主旋律也是同理,遵循懒惰逻辑,不是产出次品就是夹带私货。
吴京的《战狼2》再次带火主旋律,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短短几年,主旋律又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真不知是有个大手有意为之,还是真的能力不行,反正不管是哪一种,主旋律现在确实不是轻松赚钱的摇钱树了,所以《志愿军3》不及预期是可以预见的,未大卖不可惜。
至于其他新片,那是自己种下的因,最后结成的果就得自己承担。
《满江红》上映之时,阴兵过道,幽灵票房,排片打压,虚构成本,路人自发抵制,业内纷纷力挺,只要数字人,不要真观众。
宣发拼命放大情绪价值,虚无主义的故事一直蹭岳飞的精忠报国,到处都在背《满江红》,都快魔怔了,让人上头进影院产生冲动消费。
结果呢?后来者有样学样,三件套奉上,张艺谋震惊、吴京探班,霍思燕流泪,即便变也是大差不差,次数多了,就像直播带货,公信力崩了,谁还真信你为家人们谋福利。
《热辣滚烫》让电影更加商品化、公式化,不用费心写剧本,翻拍别人就行。
剧情不好看也不要紧,营销讲个好故事把人带动起来就行,或是让电影成为某种朝圣行为,看电影是对某些群体的发声,不看就是歧视。
结果呢?后来者有样学样,打拳片、残障片,先不管质量怎么样,营销都走了《热辣滚烫》这一套,对立一挑起来,怎么也能保本,但挨骂多了总要反抗,被利用多了总会觉醒,滥竽充数者再如法炮制就不行了。
薛之谦盗摄《飞驰人生2》让大家对他们彻底祛魅。
当初观众对此嗤之以鼻,可换来的却是业内装聋作哑,官媒力挺,我们的一腔热血付之东流。
观众看明白了这些天天把艺术、风骨挂嘴边的人原来啥也不是,遮羞布被扯掉,吹的再天花乱坠也吸引不了人。
所以前段时间,《长安的荔枝》热映时,有人当着大鹏面说自己看的是枪版,大众的反应并不强烈,因为当初被背刺的太狠了。
其实观众给过机会。
春节档前夕,张艺谋、成龙不断呼吁大家走进影院,诸多从业者高呼守不住春节档,中国电影就完了。
观众真金白银花钱了,除了《哪吒2》《唐探1900》能看,剩下的呢?不是一塌糊涂也是一摊烂泥,敢情观众的钱好骗呗。
从《满江红》到现在才短短两年就出了这么多骚操作的赶客行为,总会有爆发的时候,之前被《哪吒2》《南京照相馆》盖住了,现在回到了本来面目。
这是好事,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些事,该上上秤了。
来源:闲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