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的最终章,这部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的最终章,这部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
影片阵容强大,除了张子枫,还有宋佳、朱亚文、陈飞宇、彭昱畅等。
因为有了前两部的打底,第三部的票房基础是有的。
但前两部口碑票房就都一般,《志愿军:存亡之战》12.06亿,《志愿军:雄兵出击》降到8.68亿,完结篇想要大爆也很难。
在《志愿军 3》中,张子枫饰演的李晓,这一角色经历了从系列前作中初出茅庐的翻译员,逐步成长为一名坚毅果敢的前线战士,最终更是深度参与到板门店谈判这一关键历史进程当中 。
她的成长轨迹,无疑承载着战争年代女性特有的坚韧与不屈,见证了她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从柔弱走向刚强的伟大蜕变。
然而,张子枫对这一角色的演绎,却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部分观众对张子枫的表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在一些需要展现强烈情感冲击的场景中,比如角色面临至亲牺牲的巨大悲痛,或是目睹战争残酷暴行时的愤怒,张子枫的表现显得过于单薄和表面化。
她仅仅依靠急促的大喘气和空洞无神的眼神来传达情绪,缺乏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使得情感表达缺乏层次和张力,难以真正触动观众的心灵深处。
特别是在板门店谈判的关键场景中,当面对美方代表的蓄意挑衅和无理刁难时,李晓的反应被指过于冲动和情绪化,与角色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沉稳气质严重不符。她的表现被形容为 “木楞呆板”,仿佛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表演任务,而未能真正融入角色,展现出一名经历战争洗礼的翻译战士应有的智慧与从容。
这种表演上的瑕疵,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出戏感,难以全身心地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历史氛围之中。
尽管张子枫在演技方面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所饰演的李晓这一角色,在影片的剧情推进中发挥了一定的功能性作用。
李晓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她的视角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实现和平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张子枫的表演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细腻之处。
例如,在她抱着钢盔追赶卡车,急切地想要询问父亲部队去向的场景中,那被扬起的尘土呛得咳嗽的动作,以及脸上焦急而又坚定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名年轻战士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战争局势的关切。
还有在停战协议小签现场,当钢笔没墨时,她毫不犹豫地用手掌蘸着印泥写下中文签名,那留下的半个红掌印,宛如一个无声的呐喊,传递出了年轻战士内心深处的倔强与热血,让人感受到了她对这份使命的敬畏与担当。
相较于影片中其他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角色表现,张子枫的李晓虽然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但也并没有完全脱离角色的基本设定,勉强维持在了及格线的边缘。
她的存在,虽然没有为影片增色太多,但也不至于成为破坏影片整体观感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观众在诸多不满中,还能勉强 “忍得下” 她的原因所在。
在《志愿军 3》中,陈飞宇饰演的孙醒这一角色,无疑成为了影片中最刺眼的存在。
作为导演陈凯歌的儿子,他从首部曲中一个戏份有限的小角色,一路 “扶摇直上”,在第三部中摇身一变成为了掌控关键剧情走向的 “关键小队长” 。
据统计,其戏份占比相较于前两部飙升了 35%,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对影片整体角色分配合理性的严重挑战。
孙醒这一角色的设定,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他被塑造为一个集众多战斗英雄特质于一身的 “缝合怪”,其履历被指与真实历史严重不符。在影片中,他的军衔晋升如同坐火箭一般,毫无逻辑可言,这种跳级式的设定,让熟悉军史的老军迷们感到无比愤怒。
更为离谱的是,影片将上甘岭战役等关键历史场景中的高光时刻,强行嫁接到孙醒身上。
在这些场景中,他仿佛成为了整个战场的核心,而那些真实的英雄们,却只能沦为他的背景板,他们的英勇事迹被无情地弱化,他们的伟大精神被肆意地践踏。
黄继光,这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为部队开辟胜利通道的特级英雄,在影片中却仅仅得到了短暂的一瞥。
他的英勇壮举,本应是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然而,在孙醒这个虚构角色的光芒掩盖下,黄继光的事迹被简化为了一句简单的旁白,他的形象被模糊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陈飞宇在《志愿军 3》中的演技,无疑是影片的一大败笔。
他在影片中的表现,完全无法诠释出志愿军战士应有的坚毅与勇敢,反而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出戏感。
在整部影片中,陈飞宇仿佛被禁锢在了一种单一的表演模式中,全程板着脸,眼神空洞无神,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他念台词的方式,就像是在机械地背诵课文,毫无感情色彩可言,每个字都像是从他的嘴里硬生生地挤出来的,没有丝毫的感染力。
在面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场景时,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悲伤,眼神中也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这种冷漠的表现,让观众们对他的角色产生了深深的疏离感。
当一部本应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战争片,沦为了关系户的个人秀场,当枪林弹雨的残酷战场被 “哭戏 + 谈情” 的俗套剧情所取代,观众们愤怒的不仅仅是单个演员的演技问题,更是对整个电影行业资源分配不公这一乱象的强烈声讨。
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一部尊重历史、尊重观众的电影,而不是一部被利益和关系所操控的商业闹剧。
来源:微笑影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