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投资砸出年度最惨港片《风林火山》?梁家辉也救不了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0:11 2

摘要:排片占比从首日 18% 暴跌至 3.7%,猫眼预测总票房勉强破亿。对比 4 亿港元的制作成本(约合 3.7 亿人民币),片方亏损已板上钉钉,成为近十年港片投资回报率最低的 “惨案” 之一。

观众期待了《风林火山》终于上映。

这部聚集了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等实力派演员。

也让观众们对它无比的期待。

但在上映之后,却成了观众们吐槽的重灾区。

从 10 月 1 日上映至今,这部号称 “港片天花板阵容” 的《风林火山》仅斩获 5000 万票房,

排片占比从首日 18% 暴跌至 3.7%,猫眼预测总票房勉强破亿。对比 4 亿港元的制作成本(约合 3.7 亿人民币),片方亏损已板上钉钉,成为近十年港片投资回报率最低的 “惨案” 之一。

有影院经理透露:“场均上座率仅 13%,黄金场次全换成了动画片,观众连‘二刷’的欲望都没有。”

观众吐槽集中在 “看不懂”“碎片化叙事”“人设崩塌” 三大问题。

《风林火山》的扑街,并非偶然,而是港片近年来困境的集中体现,其背后反映的是香港电影产业在人才和创作层面的深层次问题。

金城武宣称《风林火山》是其 “可能最后一部电影” 的噱头,以及坂本龙一的生前配乐,这些元素本质上都是在消费观众的情怀。在影片中,梁家辉、刘青云等老戏骨的演技依然稳健,他们凭借着多年的演艺经验,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他们所饰演的角色却全是 “港片老套路”。

梁家辉饰演的黑老大,依然是那种霸气十足、手段狠辣的形象,这种角色在港片中已经屡见不鲜;

刘青云饰演的警探,还是秉持着正义,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人物性格和行为模式缺乏新意;

古天乐饰演的卧底,在正邪之间挣扎,这样的设定早在十年前的《无间道》中就已经被玩得炉火纯青,在 2025 年的今天,无疑显得陈旧过时。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年轻一代演员断层的问题愈发严重。

在《风林火山》中,几乎全靠 50 + 的影帝们撑场,很难看到有潜力的年轻演员崭露头角。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近年来的港片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熟悉的老面孔频繁出现,而新面孔却寥寥无几。

年轻演员的缺乏,导致港片在角色塑造和故事讲述上难以注入新的活力,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这也折射出港片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实,年轻演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接过老一辈演员的接力棒,使得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后继乏力。

在资本运作方面,《风林火山》也为我们揭示了港片近年来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部电影的 4 亿投资中,有 1.3 亿花在了四大影帝的片酬上,6000 万用于场景搭建,而真正用在剧本打磨的资金却不足 10%。

这种 “重噱头轻内容” 的模式,在近年来的港片中屡见不鲜,也正是港片频繁翻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本过度关注明星效应和视觉效果,而忽视了电影的核心 —— 剧本。

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基石,它能够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然而,在 “砸钱堆卡司” 的模式下,剧本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形象单薄等问题层出不穷。

观众走进电影院,看到的只是豪华的明星阵容和绚丽的视觉场景,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情感共鸣和观影享受。

对比那些票房成功的港片,如《毒战》《怒火・重案》等,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无一不是在 “商业类型” 与 “本土特色” 之间找到了平衡。

《毒战》以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和真实的毒品犯罪场景,展现了香港电影的商业魅力,同时也融入了香港本土的文化元素和社会现实;

《怒火・重案》则凭借精彩的动作场面和深刻的人物情感,在满足观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正义与邪恶的思考。这些电影都能够贴近观众的生活,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而《风林火山》却妄图用 “高冷艺术” 包装陈旧故事,在创作过程中,过于追求艺术表达和个人风格,忽视了观众的需求和市场的规律。

影片中的故事缺乏新意,情节拖沓,人物关系复杂却又缺乏深度,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聊。

这种与市场需求的严重错位,最终导致《风林火山》沦为资本盲目扩张的牺牲品,也让我们看到了港片在资本泡沫和市场错位的双重困境下,逐渐失去了其曾经 “接地气” 的灵魂。

《风林火山》的惨败,不是某一部电影的失败,而是整个港片工业的警示:观众早已过了 “看明星堆阵容就买单” 的时代,空洞的视觉堆砌、自我陶醉的作者表达,终究敌不过 “讲好一个故事” 的真诚。

4 亿资金换来的不是港片复兴,而是一声叹息 —— 如果连梁家辉、金城武都救不了的港片,还能靠什么重拾观众信心?

或许,放下 “东方好莱坞” 的骄傲,重新扎根现实、打磨剧本,才是港片真正的 “风林火山” 之道。

来源:微笑影视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