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最终篇章,《志愿军3》除了填平前作预埋的伏笔,给这段荧幕征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还以前线炮火和谈判交锋的双线叙事向观众展现出了“边打边谈”时期的作战历程。
近期想要带孩子去看电影的家长,从影片质量和教育意义来看,《志愿军:浴血和平》很合适。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最终篇章,《志愿军3》除了填平前作预埋的伏笔,给这段荧幕征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还以前线炮火和谈判交锋的双线叙事向观众展现出了“边打边谈”时期的作战历程。
战争片就是要足够燃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志愿军3》重点聚焦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退为进,在敌军放松警惕时,出其不意发起进攻,集中火力斩断对方的后路,全程看得人热血沸腾。战场上炮火连天,谈判桌上也硝烟弥漫。面对美军的一再挑衅,我军依旧不动如山,等到对方气急败坏开始耍阴招时,我方据理力争,坚决争取主动权。
无论是前方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是后方谈判时的剑拔弩张,都能让人直观感受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置身其中,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所以战士们义无反顾的身影更加打动人心。
战争开始很容易,但结束却很难,所以“边打边谈”阶段拉扯了将近两年,最终才签署和平协议。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所说,和平就像一个小孩子,总归会跑到你面前的。
对比以往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志愿军3》不仅罕见地将镜头对准“边打边谈”阶段,还大篇幅讲述谈判桌上的针锋较量,填补了国产电影在这方面的空白,再加上剧情情节都是参考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所以也是向观众进行了一次冷门历史知识科普,对小孩子来说,绝对是一次有意义的历史课堂。
比如,影片中美军向中朝地界投掷大量细菌炸弹,结果导致志愿军感染鼠疫等疾病,大量的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剧情,就有真实的历史数据参考。再比如,为了抵抗美军的“绞杀战”,铁道兵史光明情急之下用双手攥住当铁轨螺栓的扳手,确保往前线输送物资的火车顺利通过,等火车安全通过后,史光明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这段剧情也是参照原型人物史阜民,以及真实战场中的“绞杀战”和反“绞杀战”所呈现的。以及,影片中出现张孝文报名坦克学校,立志成为坦克手的片段,也有真实资料可查。
以上这些鲜少被关注到的历史事实,经由《志愿者3》的有效还原,让我们看到更多关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特别是要让孩子知道,课本上反复提及的幸福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但真正通过影片感受时,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当硝烟和炮火如在眼前般掠过,这种视觉冲击力,远比文字更有力量和冲击力,能唤醒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共同记忆,这便是战争片的特别意义。#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
来源:京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