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风林火山》正在“取消”警匪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09:20 1

摘要:仅仅一部《僵尸》,麦浚龙就被贴上了香港电影的希望标签,这一幕堪比《无间道》横空出世时,大家对香港电影的重新憧憬。这是两个非常香港的代表性题材,《风林火山》仍然在这个题材土壤里。虽然香港下雪了让很多人惴惴不安,而且电影里的铜锣湾,好像也是异世界的铜锣湾。确实让人

仅仅一部《僵尸》,麦浚龙就被贴上了香港电影的希望标签,这一幕堪比《无间道》横空出世时,大家对香港电影的重新憧憬。这是两个非常香港的代表性题材,《风林火山》仍然在这个题材土壤里。虽然香港下雪了让很多人惴惴不安,而且电影里的铜锣湾,好像也是异世界的铜锣湾。确实让人惴惴不安。

可是惴惴不安,不就是《风林火山》吗?把香港警匪片寄托在一部《风林火山》,不会惴惴不安吗?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会出现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冷峻。严厉。讲究。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仅仅是因为镜头比较考究,甚至仅仅因为一些俯拍镜头的运用。说腔调这个词,或者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它和装,确实一墙之隔,可能不用一墙,也就是一张纸。所以从隧道的床上醒来的金城武痴迷于砸墙,我确实有点跳戏,在那帮他喊着:

八十!八十!八十!

这时候脑袋里又出现了一喜里吕岩的小品:《小品的世界》。

用小品的世界取消小品。

《风林火山》剧照

有没有可能。《风林火山》在取消警匪片。

我们活在一个想象的小品的世界里。

《风林火山》的豆瓣评分只有6.4分。眼看着金城武大锤的八十,就要变成小锤的四十。我是国庆档第一场看的电影,时隔多日回想起刘青云镇定自若面无表情的穿越杀场的表情,我突然觉得,《风林火山》是另一部《僵尸》。这个一闪念让我有点慌张,就像《僵尸》那部电影也就是一闪念,浓缩又坍缩了香港僵尸电影的荣耀与悲凉。

本质上,那也是一种取消。

如果你让一句话概括《风林火山》,我可能会说:没有感情。可能酷,但剥离了感情。

这个概括其实不是否定。因为这部电影还让我想起了非常有风格的另一位导演:贝拉·塔尔。但凡你强忍心态“看”完了《都林之马》或者《撒旦探戈》,对那些艰难的粗粝的又莫名有劲的长镜头有了某些感触,你恐怕也很难说出,这一部比一部漫长的电影,这些纯粹的镜头里,飘荡着什么样的感情。我觉得,镜头里的人物真的没什么感情,是镜头本身在表达感情。

问题就是,《风林火山》太短了。

它可能真的需要六个小时来完成镜头本身的表达。

对不起,我要起飞了。

《风林火山》是对香港传统警匪片的致敬和厌倦。这一点和《僵尸》对于香港传统僵尸电影的致敬和厌倦一样。哪有什么《无间道》、《寒战》和《无双》之类的中兴,在香港导演纷纷北上拍大制作的背景里,那些闪光点只是一种纪念,一种祭奠,香港警匪片已经越来越没有感情。所以每一个角色脸上带着的麻木表情,才是《风林火山》这个动感片名的禅定定格。

没错,刀光剑影,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

每个人只是在谋生,努力填满欲望。枪火里的996而已。

那部《僵尸》里的故事,都是一念之间的脱缰。同样,《风林火山》并不是要建设一座香港警匪片的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我们造一座城,然后推平它。什么香港警察,什么跛豪追龙古惑仔,不用脑子的黑社会永远只是古惑仔。但凡用点脑子,香港警匪片的疾如风,静如林,掠如火,稳如山,都是想象。麻木的表情,解构了一切。麦浚龙用来完成这个任务的人物,正经是香港警匪片天王级天团。因而更有说服力。

“没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了香港,死前再也没有值得记述或说过的话。她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这是程耳在《罗曼蒂克消亡史》结尾,对杜先生的描述。可以参考葛优最后体面的脱帽鞠躬。

《罗曼蒂克消亡史》剧照

只剩一个体面的情怀。

没有感情,你就说它是现代性的挤压。这种疏离、孤独、麻木的过于直观直白的表达,难道没有一点准星吗?就像李安用陈述句进行的发问,现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真的还会觉得世界会改变,生活会改变吗?这麻木,总结得不像贾平凹的书名《浮躁》吗?

你说这时候你还在问,香港真的会下雪吗?

是不是不太合适。

这时候你得询唤出一句更加遥远的看似毫无意义的对白:

奥雷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

你说,这话它究竟说了个什么。(蒋楠楠)

编辑 崔恒

来源:大皖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