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出来,倒是没觉得是烂片。可能是本身比较宽容,就像《美国队长4》《封神2》啥的,很多人都说烂,但还是觉得能看。
票房一天就收了1.3个亿,但电影《731》的口碑却炸了锅。
不少观众看完气得不行,直接骂导演是不是“屁股坐歪了”,给鬼子洗地?
这事儿闹得挺大,咱今天就好好唠一唠,这导演到底冤不冤。
那天走进电影院,是因为闲的,又是中午场,人不多,票挺便宜。
冲着心底的好奇,也想看看这段咱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到底被拍成了啥样,最终选择了这部电影。
看完出来,倒是没觉得是烂片。可能是本身比较宽容,就像《美国队长4》《封神2》啥的,很多人都说烂,但还是觉得能看。
所以要给《731》打分,至少有个中上水平。
虽然不觉得烂,但也特别理解那些生气的观众。
首先,海报上写着“十八岁以下谨慎观看”,好家伙,这谁不以为是那种血哧呼啦的刺激场面?
结果进去一看,很多地方要么黑屏,要么只拍个影子,要么就用声音暗示一下,真正的“大尺度”基本没有。
你说这落差大不大?感觉像是被骗了!
其次,可能就是因为拍得“太含蓄”了。有些罪行表现得模模糊糊,没把鬼子的残忍直接拍出来,这让一些观众觉得不解气,甚至觉得是在“美化”侵略者。
这感觉就像,你等着看一把锋利的刀捅进去,结果导演只给你看了个刀鞘。火气就是这么来的。
实话实说,导演赵林山还真不是故意要洗白小鬼子。他肯定是有情怀的,想拍这段历史。但问题出在哪?出在他有想法,却没那本事完全表达出来!
这就好比学画画,老师带着去黄山写生。同学们画的房子啊牛啊,都像模像样。
就一个人不同,他满脑子都是“艺术”“乡愁”,感觉高级得不行,看不起同学们那些“匠气”的作品。
结果呢?老师每天晚上批作业,都把那画得歪七扭八的东西当反面教材。这就是心里的艺术再高级,手跟不上啊,白搭!
赵大导演就有点这意思。你想啊,他拍的是“731”,是国仇家恨,他敢歪屁股吗?指定不敢的。
但他想表达的东西太深,能力又托不住,最后拍出来的效果就拧巴了。你想感受他的愤怒,但他没拍出来;你想看清罪恶,他又处理得模糊。这不就让人误会了吗?
咱们再说透一点。陈思诚为啥拍《唐人街探案》《消失的她》票房那么好?因为他目的明确,就是要把故事讲得好看,让你看得懂、紧张、过瘾。
他不跟你玩虚的。但有些导演,比如陈凯歌、姜文,脑子里想法特别多,可有时候故事就讲得云里雾里,让人看不懂。
《731》的导演,这次就有点犯了这个毛病。导演最核心的本事,不就是把故事讲明白、讲好听吗?
所以,大家骂,不是因为导演立场错了,而是气他的能力配不上这么重的题材!这叫“恨铁不成钢”。
你拍个喜剧片、爱情片,拍得再烂也没人这么较真。但“731”是咱们民族心里的一道血口子,你碰了,大家就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你。
这叫“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啊!你既然选择了这个王冠一样的题材,就得承受它带来的重量和压力。
说到底,《731》这部电影,还是建议大伙儿可以去看看。不为别的,就为了别忘了历史上发生过这么一桩惨事。
电影本身你别指望它能成啥经典,但它至少是一声提醒。就像梅汝璈先生说的:“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至于另一部更写实的《黑太阳731》,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劝你还是别找了,那真是看一眼都难受半天。历史就在那儿,记住它,方式有很多种。
这部电影有争议,但能让大家重新讨论、铭记这段历史,它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一半。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