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最惨烈的票房厮杀还没开始,一部连特效都没有的小片突然把点映提前48小时,预售却先干到3600万,排片经理连夜加场,手慢无。
国庆档最惨烈的票房厮杀还没开始,一部连特效都没有的小片突然把点映提前48小时,预售却先干到3600万,排片经理连夜加场,手慢无。
能把影院逼到主动加班,靠的不是明星脸,是观众哭完自发安利。
山东太原天津三地试映结束,出口处纸巾盒空得比爆米花快,80%的上座率把同期大制作甩出一条街。
影院经理算得明白:同样的时段,这部片能多卖一百张票,谁还跟钱过不去。
预售数字跳得飞快,9月30日一过,3600万到账,国庆档历史第一次被小成本摘了先手。
没有飞天遁地,没有顶流刷脸,成本也就够别人拍两集古装,却能让观众心甘情愿掏钱,这事本身比电影还刺激。
故事瞄着聋人家庭里的健听孩子,俗称CODA。
父母活在无声世界,孩子一边当翻译一边被当成顶梁柱,校园霸凌、求职歧视、亲情撕扯全来一遍。
台词直白,一句贪的人太多骗子不够用,把屏幕内外一起戳穿。
有人看完在停车场蹲了十分钟,回神才想起发动车。
檀健次这次卸掉了偶像滤镜,演男主李淇,从缩脖子的自卑到梗着脖子护家人,情绪层层加码。
最狠的一场手语吵架,他手指飞得快,眼泪掉得更快,观众席只听见抽泣声。
配角更绝,剧组直接请聋人素人出镜,手语零修饰,镜头怼脸也看不出表演痕迹,真实得发疼。
导演万力是新人,长片处女作,之前拍短片获过奖,第一次上主战场就敢碰冷门题材。
监制饶晓志把《无名之辈》的黑色幽默经验全倒给他,节奏稳准狠,笑完就甩刀子,一点缓冲都不给。
业内看完内部场给出评价:新人拍出老炮味,明年奖项名单可以预留位置。
国庆档七部大片扎堆,IP、特效、流量全到齐,成本加起来能修一条地铁。
观众却先被这部小片偷走眼泪和钱包,说明热闹看够,大家更想看点真的。
票房预测模型已经改口:如果正式上映口碑不崩,最终落点可能冲到15亿,小成本翻身仗打到全国皆知的节奏。
有人担心提前点映会透支票房,其实恰恰相反。
国庆七天人流汹涌,第一波口碑先炸,假期中段才能吸引被大片吓退的中年观众。
他们平时不进影院,听邻居说这片哭完能排毒,才愿意掏三十块。
影院把黄金厅留给赚钱大片,把小厅塞满这部,利润反而更高,算盘打得噼啪响。
更现实的一层,听障群体平时几乎被荧幕遗忘,手语要么被演成比划舞,要么直接配字幕糊弄。
这部片把聋人当主角而不是当背景板,光这一点就值得一张票。
看完你会突然发现,身边外卖柜、地铁报站、叫号全是声音服务,聋人却寸步难行。
电影散场,这种不适跟着人走,比彩蛋还长。
票房之外,它给行业的刺激更直接:不用烧钱的题材也能杀出血路,只要故事真、演得好、情感打到穴位,观众就认。
接下来半年,估计一堆CODA、自闭症、阿尔茨海默选题会冒头,跟风的快,真正能沉下去拍的少,毕竟热钱等不了慢火。
如果你只打算假期看一部,选这部不会亏。
哭完出来,你给爸妈打电话的耐心都会多三分钟。
别等朋友圈刷满再抢票,排片经理说加场也有限,黄金时段的座位已经肉眼可见往下掉。
提前48小时点映都敢卖空,正式上映只会更挤。
来源:非凡山丘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