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看来,它有小缺点,但瑕不掩瑜,是近期难得称得上有意思的电影——《毕正明的证明》。
原创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5年10月05日 12:03 广东
没想到,国庆档竟然这一部是黑马。
名不见经传,却开分最高,一跃上豆瓣热门第二。
只可惜取了这不知所云的名字,让它票房倒数第一。
在我看来,它有小缺点,但瑕不掩瑜,是近期难得称得上有意思的电影——《毕正明的证明》。
九十年代,哈尔滨到广州的161次绿皮火车上,鱼龙混杂。
一位大哥,把头紧紧靠在包上,睡得死死的,连妹妹来都摇不醒…
大哥醒来却发现,包里的金牌,不翼而飞…
原来,那根本不是什么表妹,是贼!
这是一个标准的贼之流水线。
有人盯梢,有人神不知鬼不觉下安眠药,有人把发卡别在不同口袋,暗示钱包位置,有人偷梁换柱,有人完璧归赵,一切行云流水,训练有素…
俨然已是一个风生水起的小偷江湖…
这,就是荣门。
那个年代,各路身怀绝技的小偷,都想进荣门。
荣门等级森严,分为三横五纵八个分队。
他们甚至有个地图,细致到全国列车哪一个站的警察的姓都写了出来,在那个没有监控的年代,他们早已偷得盆满钵满…
他们每隔几年,就举办一个叫英雄会的小偷大赛,比拼偷术,重新根据实力划分路线…
毕竟,谁都想争抢这油水最肥的,哈尔滨到广州161次列车…
还有两个人,野心更大,少爷和花手。
论技术,花手最强,他之所以叫花手,是因为他的手能翻转180度,总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
就凭这一招,他替荣门干了不少脏活,身上背负着人命…
但论排位,少爷可是钦点的接班人,他俩谁都不服谁…
直到有一天,两人都盯上了这块金牌…
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荣门新进的一个瘸子徒弟,偷东西特别快,而这个瘸子,竟然是个卧底…
他们也绝对没有想到,为了这块金牌,命运的齿轮,已悄悄转动…
以上这个片段,来自今年国庆档的《毕正明的证明》。
截至目前,票房仅有不到3000万,国庆档垫底…
不少人表示,光看这名字,还以为是啥中二沙雕片,又或者是什么文艺片,根本不会去看…
上一次发生这种质量与票房不匹配的悲剧事件的,还是春节档最惨淡的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同样问题出现在片名,不知所云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部电影出品方,来自麦特影业。
近年来,他们出品过不少题材特别,紧扣时代,品质不俗的电影,比如《爱情神话》《走走停停》《好东西》…
这次的《毕正明的证明》,同样个性十足,有着强烈影视风格与时代回忆。
它有不少优点,比如剧本不是没有bug,但大体上行云流水,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偷窃奇观,让你可以忽视剧本的bug…
人物饱满,每个演员都找到了自己最舒适的区域,张天爱适合飒姐,王安宇演初出茅庐的新人警察也并不违和,冯兵老默这次终于变成了高启强…
这里不得不多说两嘴,王彦霖的演技。
无论是角色本身,还是演技的诠释,都是这部电影里最有魅力的。
他完全演出了杀手那种波澜不惊,近乎边缘而隐蔽的杀人快感…
他手艺练到最好,他做事麻利,讲究,讲义气,他干最脏的活儿,为四爷,他心甘情愿…
但杀人如麻的背后,是恐惧。
恐惧从小被抛弃,无父无母的自己,再次被荣门抛弃…
从他小小年纪背负人命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是荣门的清道夫,工具人…
哪里比得过在火车上干干净净,甚至可以正儿八经穿着制服偷东西的少爷呢?
这部电影里,竟然还藏着一层,自带悲剧性的权力斗争…
王彦霖也完全演出了冷峻背后的不甘心,偏执背后的令人心疼…
演技在电影里自成逻辑,完全褪去了综艺里喜剧人的影子,令人惊喜…
有人说,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反骗主旋律和盗亦有道之间的既要又要。
但在我看来,反派人物饱满的塑造,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再加上叙事明晰节奏快,动作戏都经过精心设计…
写实的90年代布景,还原了当时列车地上,行李架上都是人的场景…
搪瓷缸、解放鞋、橘子汽水,bb机,火车站诱人的玻璃小推车里的零食,这一切,都为这部电影加持…
强烈的影视风格,更让这部电影张力十足。
不断快切的镜头,无数扣子被干脆利落地打开,钱包在不同质感的衣服里转移…
皮革被割开的声音,扣子被打开的声音,都做了放大,加工…
它用不少视觉上的奇观,来放大展现“偷”这个隐蔽的行为,大银幕上看特别带劲,有爽感…
“偷”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加持下,变成了一门独门绝技,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手艺活儿。
小偷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亚文化,什么富人叫横子,钱包叫皮子,准备叫哈风,下手要困风,这些都是设定上很有意思的部分…
当然,这部电影并非没有缺点。
比如视效听觉有时候过满,突然推进的镜头切断了整体叙事的节奏,一惊一乍的音效堪比古早ppt,时不时会吓你一跳…
又比如最后的听音辨人太扯了…
突然自爆身份也太傻白甜了…
反骗主旋律部分有点生硬…
聂远这个角色太浮夸了,一个警察,为了卧底穿龙袍?我只能说这是聂远的一种自我玩梗,调侃自己演过太多的清宫皇帝…
但在剧本连贯,人物饱满,节奏舒适不拖沓,风格强烈的前提下,它依然可以说是这个国庆档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电影…
最有意思的是,它唤起了不少人记忆深处,在前监控时代,或听闻或亲历的被偷经验。
什么突然被喷了香水,迷了眼,结果下一秒就被顺手牵羊…
好心帮别人捡东西,结果东西是别人故意掉的,捡的时候一不留神,包里的东西就被趁手转移…
当年广东的飞车党,当街抢劫黄金首饰,连耳朵都被撕烂,流血…
记得当年,我读大学时,和同学去敦煌,练习写生。
结果家里有事,提前回来了,独自一人坐火车。
当时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爸妈给了我一笔不少的资金,一路上我心惊胆战,把钱全都藏在防盗内裤里,是的,当时还有这种玩意…
我一秒钟也不敢睡,生怕自己的钱被偷了,因为我亲眼看到,一个乘务员直接把门钥匙给了小偷…
我一连几天几夜没睡觉,精神高度紧绷到,我已经看谁都像小偷了…
直到后来,一个看起来慈眉善目的阿姨和我套近乎,说看我没合眼,让我躺下来睡会,她帮我看着…
我困得鼻涕直流,后来,也拿不准这个阿姨是不是骗子,便睡了过去…
当我醒来时,幸好我的钱包还在,但我决定要提前下车。
因为再这样坐下去,人就要精神紧绷到发疯了…
因为当年,火车被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记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因盗窃罪被判处死刑的,就是火车上偷钱,外号黄瘸子的黄庭利。
无数影视作品改编于他,包括《天下无贼》里葛优饰演的可以单手剥鸡蛋的胡黎。
黄瘸子确实偷术精湛,他最擅长“抽张”,能从一沓纸中精准抽走中间部分不碰两头,一般人很难察觉…
他壮大势力后,甚至还实行企业化管理,把手下分为鬼队,北上支队,南下支队。
所谓鬼队,就是他亲自率领,在京广线等油水最肥的线路作案…
这几支分队,活动范围一度达到17个省市,涉及36趟火车线路,手下马仔高达上百人…
他似乎还很有原则,坚持不偷穷人和孕妇,他还要求成员注意衣着整洁,甚至在车上,他们还会主动帮助旅客,以伪装身份,避免怀疑…
而他本人的瘸子身份,也让普通人根本不会联想到,这就是一个神偷…
他曾在从北京开往兰州的121次列车上,偷过新乡某场地工学校教师的6000块人民币和500美元现金,一本存着,两本护照和5张机票,而这些钱,原本是该教师出国采购教学设备的经费…
还有濮阳县城关镇和平面粉厂的副厂长,发现2000块公款消失了…
最终,仅仅四年半,盗窃赃款仅有据可查的部分,就高达10200余元。
这可是1984年的万元户,被认定严重破坏经济,按照当年的刑法条例,被判处死刑…
黄庭利(黄瘸子)
列车抢劫,最离谱的莫过于触动中央的1993年的中俄列车大劫案。
在当时,有一种身份,叫倒爷。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倒爷把便宜的中国日用品卖到俄罗斯,再把俄罗斯的首饰,香烟,药材带回国内,靠着倒卖,赚了个盆满钵满…
因为从北京出发十多个小时后,从外蒙古开始到莫斯科结束,就到境外了。
中国警方在境外就没有执法权了,这趟列车是名副其实的张三法外之地。
当年就有个口号,去趟俄罗斯,回来买辆大奔驰,所有人都想上这趟发财的K3列车。
但在1993年,这趟出境的列车,竟成了人间炼狱。
四伙劫匪用枪,匕首,电棍,手铐等殴打旅客,他们剥光衣服,乱翻皮箱,抢劫财物,护照,手表,连内裤都被扒走了…(也许他们也用我当年的防盗内裤)
不仅如此,他们还轮奸妇女,一名孙某女性先后被10名劫匪轮奸…
他们的标准,可不是不抢老弱和孕妇,而是不抢北京老乡,不抢学生和政府官员…
但后来,这些标准也丧失了,据说,一个北京人想用老乡身份套近乎,结果被割掉了一只耳朵…
电影《莫斯科行动》
短短一趟列车,人性在极端封闭的环境下,早已变成了权力真空与欲望催化下的野兽…
当外部世界的法律,秩序与道德被彻底剥离,潜藏在人性深处的兽性便挣脱了枷锁…
电影《中俄列车大劫案》
那是一个狂飙突进,规则模糊的时代。
每一条盗贼横行的列车,就像是中国大地上,金钱与欲望与规则割裂开来的缝隙…
在这每一条巨大的机遇缝隙里,往往伴随着秩序的坍塌与人性的失重。
狭窄的列车飞驰而过,在那个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代,满载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与不断失控的欲望…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点亮“
”
,可惜了毕正明!
阅读 8.0万
留言 31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