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震耳欲聋》点映,我敢说:这部现实主义新片很快就会爆火!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8:31 1

摘要:散场时小虎队《爱》的旋律响起,影厅里此起彼伏的"哗啦"声吓我一跳——不是谁碰倒了爆米花,是半厅人跟着屏幕学手语时,衣袖摩擦的动静。125分钟里攥紧的拳头刚松开,眼眶还热着,我就敢拍胸脯:今年国庆档的"救市黑马",终于露头了。

散场时小虎队《爱》的旋律响起,影厅里此起彼伏的"哗啦"声吓我一跳——不是谁碰倒了爆米花,是半厅人跟着屏幕学手语时,衣袖摩擦的动静。125分钟里攥紧的拳头刚松开,眼眶还热着,我就敢拍胸脯:今年国庆档的"救市黑马",终于露头了。

这届国庆档的画风有多迷?老片《731》居然能逆袭新片夺单日票房第二,《志愿军3》靠着7.4分勉强守住榜首,而评分最高的《毕正名的证明》拿着7.6分却只卖了1500万票房。

观众揣着票钱观望,影院排片表看着热闹,实则缺一部能让人看完拍大腿的硬货。直到10月4日才上映的《震耳欲聋》点映破1600万,口碑像坐了火箭——这股劲儿,正是市场等的那把火。

01 敢碰"聋人反诈",这片子把类型片玩出了新高度

这年头犯罪片扎堆,但敢聚焦"聋人定制骗局"的,《震耳欲聋》是头一个。它没把听障群体拍成卖惨的符号,反而拍出了一群"想过日子的活人":吴姐想要个金镯子,补轮胎的老马想进好养老院,听障男孩想凑齐妹妹的学费。这些细碎的欲望,恰恰成了诈骗团伙的突破口。

最狠的是,影片戳破了一个残酷真相:针对听障群体的骗局,往往是"自己人骗自己人"。抢房子的是聋人黄毛,诈骗头目是CODA(聋人家庭健听子女),连获取信任的钥匙都只是"会手语"。原型律师张琪说过,聋人群体的复杂性堪比任何圈层,他们抱团取暖也尔虞我诈,但根源在于健听人的世界鲜少给他们留位置。诈骗团伙办的"年会",居然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社交场合。

剧情反转玩得更见功力。檀健次演的CODA律师李淇,开局满脑子都是从街边律所爬进"32楼精英圈",为扬名才接下听障少年的案子。可当玩具厂的聋人们被骗光房子,这个戴假表充门面的律师,居然赌上名声打了场必输的官司。王砚辉饰演的诈骗老板落网那幕反转,我旁边大哥忍不住赞叹出声——这设计,比多数悬疑片都懂观众的爽点。

新人导演万力的镜头语言更是惊艳。电梯里那场戏用一镜到底拍透人性:李淇踩着名利往上走,助理小汤扒着门喊"公平正义才是法则",电梯门关上的瞬间,两人就像被割裂在两个世界。后来李淇找小汤和解,灰暗雨幕里一把红伞撑起来的画面,简直把"燃"字拍活了。就这水准,明年金鸡奖新人导演提名稳了。

02 檀健次豁出去了,王砚辉又"进去"了

檀健次这次彻底撕掉了"流量标签"。李淇这个角色太拧巴:听得到却活在"无声"的歧视里,想往上爬又丢不掉本心。两场戏直接封神:

一是被群众误打时吼出"可是明明我听得到啊",那种憋了几十年的委屈几乎能戳碎屏幕;

二是电梯里那句"我想过得好一点有错吗",眼神里的犹豫把欲望与良知的拉扯演得入木三分。

最绝的是结尾庭审戏,嘴里说的台词和手上的手语居然不一样。这连原型张琪都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檀健次却做到了。每一个手势都带着劲,每句申辩都砸在心上,这哪是表演,分明是把角色的灵魂抠出来给观众看。

配角更是卧虎藏龙。兰西雅演的张小蕊,开篇求助时几十秒的哭戏没一句废话,泪水里全是不服输的劲儿;

还有潘斌龙的老马一句"不想一个人死在家里",让后排姑娘掏了三次纸巾。至于王砚辉,看到他演的诈骗老板最后被带走,全场居然响起低笑——没办法,这位老师演反派实在太"专业",不"进去"才奇怪。

03 三个问题问懵观众,这后劲才叫"震耳欲聋"

走出影院我琢磨了半小时,越想越头皮发麻:这片子最狠的不是剧情,是藏在故事里的三个"灵魂拷问"。

聋人被骗是因为贪吗?吴姐们被熟人坑走全部家当,看似是"贪心",可她们想要的不过是个金镯子、一份安稳。张琪律师说的没错,当听人世界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只能把信任交给"懂自己"的人,这哪是贪心,是太想好好活了。

强者生存就是真理吗?李淇爬去32楼的路上,丢了原则也丢了朋友,可当他站在顶端才发现,那些被他抛下的公平正义,恰恰是做人的根基。这问题戳得人疼:我们是不是也在某天,悄悄把"初心"换成了"饭碗"?

还有最扎心的现实:我国2700万听障人士,对应的专职手语律师只有20名。电影里李淇能赢,但现实中那些没遇到"李淇"的人,该怎么办?

现在能说的是,《震耳欲聋》没给标准答案,但它让更多人看见了那些"沉默的声音"。

点映场已经有人二刷,社交平台全是讨论细节的帖子。照这架势,等10月4日正式上映,票房恐怕要炸。

对了,片尾有个彩蛋:原型张琪客串了一位律师,镜头扫过他时,影院里的掌声比片尾曲还响。至于李淇最后到底丢没丢名声,那场反转的关键证据是什么,我可不能剧透,因为这好戏,得自己去影院看才够劲。

来源:小园带你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