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为期八天的FIRST惊喜电影展落幕。这场为期八天的光影盛宴以“GAME WITH PLAY”为主题,涵盖3大典礼、8大单元100余部影片展映、10余场工坊论坛及50余位行业嘉宾分享,更以“7天6夜168小时”接力放映、艺术策展、创意市集等活动吸引近
9月27日,为期八天的FIRST惊喜电影展落幕。这场为期八天的光影盛宴以“GAME WITH PLAY”为主题,涵盖3大典礼、8大单元100余部影片展映、10余场工坊论坛及50余位行业嘉宾分享,更以“7天6夜168小时”接力放映、艺术策展、创意市集等活动吸引近十万影人与观众共聚潭柘寺山脚下的“FIRST惊喜山谷”。
闭幕当天上午,最后一场「魔方单元」结束放映。我们不禁思考“惊喜电影展意味着什么?”它联通了市场和创作者,它为影片和影迷的交互提供场域。但是,仅此而已吗?我们的笃信和坚持远不止于此。惊喜,不仅是影视行业互动的场域,更是当地文化生活的组成成分。
时间倒回9月20日的开幕典礼,曹保平、李静、邵艺辉、陈柏霖等嘉宾共同揭晓年度“惊喜荐选”结果,发布《2025类型电影年度观察》。电影中心内,创作导师曾国祥、高圆圆、杨超、段奕宏与青年电影人展开深度对话,畅谈影像创作背后的思考与探索;围绕类型电影、女性议题、Z世代观影、游戏引擎电影、跨媒介影像创作等主题的十余场论坛工坊活动,也在此展开交流碰撞。檀谷艺术馆内“昂它岛”交互艺术展持续展出“UNTITLED未命名单元”的入围作品。
而在惊喜周期内,屏幕从未停歇。从20日「磁场单元」与「拼图单元」放映至27日「魔方单元」结束,四十余场放映单元带来了影迷的狂欢。同时,「惊喜TALK」单元尝试用对话和交流搭建和谐融洽的互动场域、「昂它岛」的开放带来了开放、多元的娱乐场域,令参与者在其中各得其所。在策划时,我们曾带着“让电影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的期许,8天里众多爱好者、创作者在电影中心齐聚,围绕类型创作、引擎电影、跨媒介影像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在思想的碰撞、交锋中融汇成在场的惊喜;“跨界”在慢闪公园成为具象,六位“头号玩家”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以多元、丰富的思考切入类型创作的思考;同时,五位资深电影人受邀组成评审团,带来属于影像创作者的独特惊喜......。
闭幕红毯上,静奢品牌GIADA于落日水岸举办了新一季时装大秀「岩中花述」,这也是FIRST首次将国际品牌大秀与电影人红毯跨界呈现。
惊喜盛典上,“磁场单元召集人”此沙、孙千以及徐峥、罗晓文、秦海燕、吴慷仁、齐溪、段奕宏、张榕容、卫诗雅、李艾等十余位业内明星嘉宾亮相红毯。见证并颁发年度奖项诞生。惊喜盛典以磁场单元(类型短片竞赛)/竹蜻蜓单元(动画短片竞赛)/惊喜实验室/未命名单元等荣誉评选作为支点,为年度类型创作提供声场、呈现电影工业人才梯队,用洞察的视角为华语类型电影发展提供注脚与燃料。届时将从入围的百部影片中与青年电影人才中,颁出实验室“制片大拿奖”“妙笔生花奖”“类型MVP”俄格奖项,磁场单元5个奖项,竹蜻蜓单元4个奖项,未命名单元4个奖项,以及FIRST惊喜电影展与小红书战略合作「红镜短剧计划」“黑马短剧奖”“剧本先锋奖”“未来剧星奖”等年度奖项。
自2006年创立以来,FIRST坚持在创作者与市场间搭建互通的桥梁,努力推动更多的尝试被市场看见、推动更多的思考借由影像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始终坚信,影像不止属于创作者,它更多属于全体观众。在创作与观看的交互中,观众难以作为核心要素参与其中,因此我们试图将影展带入“玩家模式”,尝试以切身的参与重建对于影展的记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尝试有所收获,2024年,首次在檀谷落成FIRST惊喜电影展,于檀谷共同落成“FIRST青年电影中心”,持续为青年电影人提供舞台与港湾。
本届惊喜电影展数个单元中涌现的大批优秀作品使我们意识到类型的未来仍是一片光明。我们或许无法点亮天光,但FIRST愿与众人共举烛火,铺成通向希望的前路。
一期一会,惊喜电影展,2026再相聚。
来源:镜像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