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7日,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日,位于虹口区的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波从这里发出”专场活动,名誉馆长吴德胜带领观众参观了故居,体验了一堂情景党课《电波中永生》。
来 源 | 军嫂杂志社
5月27日,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日,位于虹口区的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波从这里发出”专场活动,名誉馆长吴德胜带领观众参观了故居,体验了一堂情景党课《电波中永生》。
吴德胜说:“我们始终追寻李白烈士的脚步,希望能更真实地还原他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故事。”
吴德胜从小就喜欢看电影,10岁那年,第一次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就被主人公李侠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
李侠的原型,就是革命烈士李白。李白1910年出生在湖南浏阳张坊镇白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参加儿童团,19岁参加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受党中央安排,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设立第一个中共秘密电台,为延安与上海架起了“空中桥梁”。
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与党中央电台通报过程中,因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侦测出电台位置被捕。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20天的时候,李白惨遭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李白的英雄事迹,让吴德胜难以忘怀。特别是李白面对敌人的枪口临危不乱,通过电码向延安战友们发出“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这也成为吴德胜儿时难忘的影像记忆,他立志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
李白烈士雕像。
1977年1月,19岁的吴德胜参军入伍,成为海军某部的一名雷达兵。5年服役期间,他多次在专业比武中获奖,被评为部队训练尖兵,先后8次受嘉奖。
1981年12月,吴德胜退役,进入上海市虹口区团委工作,两年后任共青团虹口区委宣传部部长。
1983年11月,吴德胜参加一场会议时听人讲起,虹口有许多革命遗址没有被发掘和利用,如中共“四大”会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旧址,以及李白烈士最后的居住地、工作地、被捕地等。
得知李白烈士最后的革命足迹在上海,吴德胜非常激动。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红色资源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无名英雄。
会后,吴德胜提议,若找到李白烈士的革命足迹遗址,除了设法恢复,还应将其作为共青团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得到虹口区文化局和团委领导大力支持后,吴德胜踏上了寻找李白烈士故居之程。
吴德胜从公安系统了解到,李白烈士的妻子裘慧英当时住在四平路附近一座老式公房里。他带上区政府的介绍信,来到四平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裘慧英。
一句“裘妈妈”,拉近了吴德胜与裘慧英的距离。从李白参加红军到进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上海设立电台,从电台多次转移到上海与延安电报保持不间断,从李白三次被捕到遭到重刑拷打,从纺织女工裘慧英成为李白革命伴侣到夫妻俩最后一次见面……那天,裘慧英和吴德胜聊了很多,还找出了当年自己和李白的结婚照片,表达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第二天,吴德胜搀着裘慧英,一起寻找李白与她当年生活、工作的地方——黄渡路107弄15号。当年,那里住着三户人家。
“我和李白住在三楼,那里有个小阁楼,就是他晚上秘密发电报被捕的地方。”裘慧英指着小楼对吴德胜说,“30多年过去了,我怎么都忘不了那一幕……”
裘慧英的讲述,令吴德胜分外感动和激动。回到单位后,他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了李白故居的情况。
最终,上海市国家安全局、邮电管理局和虹口区政府决定:出资动迁居民,建立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
在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筹建期间,吴德胜忙里忙外,对上联络有关部门,对下联络动迁居民,组织人员对故居进行修缮,做到尽量保持原貌,结构不能改变。同时,准备资料建立陈列室,以完整的史料、真实的故事,重现李白烈士革命的一生。
其间,吴德胜始终与裘慧英保持联系。得知正在筹建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裘慧英还捐出了李白烈士全部遗物。
1984年5月,小楼被挂上了“李白烈士故居”的简易木板标记。随后,区里的青少年自发捐款,你1元、我5角,募得4000多元,将木板换成铜牌,制作浮雕,镶嵌在故居大门两旁。
1985年11月,李白烈士故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7年5月7日,在李白烈士牺牲38周年之际,由陈云书写馆名的“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裘慧英任名誉馆长。
之后,吴德胜经常陪同裘慧英出去作报告、走访革命家庭。一次,李白家乡有几位同志来沪参加纪念活动,裘慧英问吴德胜:“李白老家的人很困难,组织上能不能给他们一人买一件白衬衫?”吴德胜向有关部门反映后,替裘慧英完成了她的心愿。
1992年,裘慧英因病去世,享年75岁。
在不断宣扬李白烈士事迹的过程中,吴德胜也与李白、裘慧英的儿子李恒胜、孙子李立立等结下了跨越岁月的深厚情谊。
2014年夏,吴德胜(左)与李白烈士之子李恒胜合影。
裘慧英去世后,李恒胜接任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2001年,他加入“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后,经常给吴德胜打电话,讲述自己出去讲课的情况。
吴德胜也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街道、社区、学校进行宣讲,在撰写关于李白烈士的宣讲稿和文章时,也会向李恒胜请教。
2014年,吴德胜被聘为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顾问。2017年11月,李恒胜逝世两年后,吴德胜被聘为第三任名誉馆长。
20多年来,吴德胜在全国宣讲李白烈士事迹200余场,听众达30多万人次。他的宣讲扣人心弦,尤其在讲到李白在秘密工作期间的故事,李白被捕后裘慧英的遭遇,以及上海解放后党中央寻找李白等片段时,台下听众动容不已。
“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到李白烈士,听了吴馆长的讲述之后,才感觉烈士的形象更加鲜活、精神更加可贵。”一名听过吴德胜宣讲的大学生这样说。
这些年,吴德胜还参与了多个和李白相关的影视作品、纪录片的指导工作。2019年9月,他受邀参加中国革命历史电影与民族国家记忆学术研讨会,详细介绍了李白烈士舍死忘生的革命事迹,以及裘慧英秘密配合丈夫工作的鲜为人知的故事。11月,受李白烈士家乡政府邀请,他专程前往湖南浏阳,为烈士家乡人民作了《我与李白烈士一家三代缘》的报告,并与李白烈士家乡故居纪念馆达成共识,促进两地宣传互动。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上海李白烈士故居进行直播,吴德胜出镜讲解45分钟,在线观看人数达364万……
2025年2月26日,经过吴德胜牵线搭桥,李白烈士的妻侄孙女裘艺与李立立,在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相见。裘艺因祖辈出国工作而与李家失联近半个世纪,她说,自己的爷爷、裘慧英的弟弟裘益庆,曾因李白夫妇在隐蔽战线工作而被捕过;裘慧英也是奶奶的好友,是她当红娘促成了爷爷、奶奶的婚姻……家里还保存着一些裘慧英的照片、信件,家人愿意拿出来充实馆藏。
“对纪念馆来说,又多了一个了解李白夫妇的角度和渠道,也有利于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一段历史。”吴德胜表示,“相信裘艺带来的故事和文物资料,将更好地丰富丰满烈士的光辉形象、更好地弘扬传承烈士的革命精神。”
精神火炬
吴德胜对李白烈士的崇敬与缅怀,化作了多年来执着守护烈士故居、挖掘烈士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实际行动。
在寻找烈士李白足迹的这条路上,吴德胜展现了一位退役军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忘初心的精神品质,更让不少人触摸到了红色传承的力量。他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让烈士精神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他就像一位坚定不移的“播种者”,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间,让革命先辈的报国之志、奋斗之魂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上海市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辉
投稿邮箱 | ybxsddbpla@163.com
投稿电话 | 010-66-896057
来源:永不消逝的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