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自曝:98岁日本影人一句话让他当场泪崩!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7:23 2

摘要:9月25日,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大师·对话:温故1984”活动在站台露天剧场举行。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在创始人贾樟柯的主持下,回顾了四十载创作生涯。现场金句频出,从《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艰辛到对国产喜剧的犀利诊断,冯小刚的坦诚分享引发全场共鸣。

冯小刚平遥忆往昔:从《北京人在纽约》的“找钱难”到喜剧创作的“土里长”

——第九届平遥电影展大师班揭秘冯氏电影长跑哲学

9月25日,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大师·对话:温故1984”活动在站台露天剧场举行。导演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在创始人贾樟柯的主持下,回顾了四十载创作生涯。现场金句频出,从《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艰辛到对国产喜剧的犀利诊断,冯小刚的坦诚分享引发全场共鸣。

冯小刚坦言,导演生涯始于“谁找到钱谁拍”的硬规则。1993年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他与郑晓龙用“广告时间置换”的巧思破解资金困境:通过央视3分钟外商广告位吸引可口可乐等品牌,再以广告合作为抵押,向中国银行贷款150万美元。这笔巨款背后是巨大的压力——若失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将面临解散风险。

更棘手的是跨国拍摄的挑战。100多人的剧组签证一度受阻,最终在外交部协调下才得以成行。冯小刚提前三个月赴纽约采风,将生活细节融入剧本:“送外卖的小伙用口香糖粘电梯键省时间” 等观察,让异国生存故事充满真实颗粒感。尽管拍摄时连“轴线都没搞清”,但21集戏在3个月内高强度完成,反而让他迅速掌握了镜头语言。

谈到当下国产喜剧,冯小刚直指病灶:“陷入拼命想包袱的死胡同”。他批评许多创作者依赖摔跟头、蛋糕糊脸等“笨办法”强行逗笑,而真正高级的喜剧应扎根现实荒诞性。例如《非诚勿扰2》的“离婚典礼”,通过反常规结构自然引发笑声,而非依赖夸张表演。

他建议喜剧创作需 “从土里长出来” ,而非制造“塑料感”的幻想。正如《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游”源自改革开放后普通人的真实愿望,《大腕》的讽刺基于当时广告泛滥的社会现象。刘震云补充道,喜剧与文学相通:“影视像河流要奔腾,小说如大海重潜流” ,关键在于捕捉生活本质中的幽默。

整场对话贯穿“长跑”隐喻。刘震云强调,创作与人生皆需经历起伏:“从不好到好的过程,往往能诞生意料之外的‘好’”。冯小刚则以《一九四二》为例,十年筹备中与刘震云两次重走逃荒路,采访90多岁幸存者,才将调查体小说转化为震撼人心的影像。

面对年轻创作者,冯小刚刻意“祛登味”:“我们分享经验,但不强加观点”。这种包容姿态与他早年“小刚炮”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时间沉淀后的温和与清醒。

本届平遥电影展以“汇合点”为主题,恰如冯小刚与刘震云四十年合作的缩影。从《一地鸡毛》到《一九四二》,二人在文学与电影的跨界对话中持续拓展中国故事的边界。而平遥古城墙下举办的《天下无贼》重映活动,更让观众重温冯氏喜剧的黄金时代——这部作品曾打破“南方市场难接受京味幽默”的瓶颈,实现“打过长江去”的愿景。

冯小刚的平遥对话,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也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缩影。从抵押贷款拍戏的冒险,到对喜剧创作的深刻反思,他始终坚信:“电影的长跑不在乎一时得失,而在于能否从泥土中生长出真诚的力量。” 这或许正是穿越时代浮沉的创作真谛。

来源:大眼聊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