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届金鸡奖设计亮相,一个更高级的“鸡”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0:15 2

摘要:从早期对金鸡形象的经典诠释,到如今融合地域特色、前沿技术与时代主题的创新尝试,每一张海报都是一次对电影精神的具象化诠释,也成为大众感知中国电影审美变迁的重要窗口。

金鸡奖作为中国电影界的蕞高荣誉之一,不仅是对年度电影创作的权威检阅,其主视觉海报更是每一届电影节的 “开篇序章”。

这些海报以视觉语言为笔,串联起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断探索着艺术表达的边界。

从早期对金鸡形象的经典诠释,到如今融合地域特色、前沿技术与时代主题的创新尝试,每一张海报都是一次对电影精神的具象化诠释,也成为大众感知中国电影审美变迁的重要窗口。

深入剖析历届金鸡奖海报的设计巧思,不仅能领略视觉艺术的魅力,更能读懂中国电影在传承与突破中不断前行的时代印记。

2025 年(第 38 届)

作为中国电影 120 周年节点下的视觉作品,2025 年金鸡奖海报堪称 “传统与现代的破壁之作”。

静态版中,“破晓弧线” 环抱金鸡奖杯的设计,将 “金鸡启明” 的文化意象与厦门海滨的晨曦景致完美融合 —— 金色弧光如晨光划破天际,背景的碧海渐变色则延伸出鹭岛海域的辽阔感,既呼应了电影节的举办地,又暗含 “中国电影在晨光中开启新征程” 的隐喻。

更具突破性的是动态彩蛋的加入,让海报从 “静态观赏品” 升级为 “动态叙事载体”,每一帧光影流转都增强了视觉感染力。

而电影节海报以 “光的羽毛” 为核心元素,将光束转化为金鸡的翅膀,既传递出蓬勃的生命力,又以 “羽翼渐丰” 的意象诠释了中国电影 “不断超越、走向国际” 的艺术野心。热烈的红色主色调不仅契合 120 周年的喜庆氛围,更像一曲激昂的视觉号角,唤醒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情感共鸣。

作为刚官宣的新作,其艺术价值和经典性仍需时间沉淀。动态形式虽新颖,但对传播场景有一定要求 —— 在部分静态展示平台(如纸质媒体)中,动态彩蛋的优势无法完全体现,可能导致部分观众错过核心创意。此外,“光的羽毛” 设计对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部分观众可能难以快速 get 到 “超越” 的深层寓意,需要借助文案解读辅助理解。

2024 年主视觉海报设计

2024 年海报惊艳之处,在于将土耳其湿拓画这一 “流动的传统技艺” 与中国电影精神巧妙结合,实现了跨文化美学的碰撞。

雄鸡形象并非静态勾勒,而是以颜料在水面晕染的肌理呈现 —— 橙红色调如厦门凤凰花般热烈,墨色纹路似海浪般灵动,仿佛雄鸡从水波中跃出,既有 “凤凰涅槃” 的祥瑞寓意,又暗合 “中国电影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的主题。

主海报的动态湿拓效果与副海报的 “黑金撞色” 形成鲜明对比:主海报以流动感传递生命力,副海报则用大面积黑色背景凸显金色雄鸡的庄重,一动一静构建出 “传统技艺现代表达” 的双层视觉体系。

这种设计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东方美学的细腻质感,更打破了 “传统技法 = 陈旧” 的刻板印象,为非遗技艺的当代转化提供了优秀范例。

湿拓画的艺术魅力依赖于观众对其技法的认知 —— 对于不了解这门技艺的群体而言,可能会将 “水波肌理” 简单理解为 “模糊的色彩渐变”,难以体会到 “在流动中定格美感” 的创作难度,从而削弱了设计的深层价值。

此外,橙红与墨色的搭配虽贴合地域特色,但在视觉冲击力上略逊于 2025 年的红色主调,在信息繁杂的传播环境中,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吸引观众注意力。

2023 年剪纸风格创意海报

2023 年海报以 “非遗剪纸 + 盲盒形式” 的组合,打造了金鸡奖海报史上最具 “互动感” 的作品。

五款盲盒分别融入厦门鼓浪屿、南普陀寺、凤凰花等地域元素,将 “金鸡奖十年之约” 的情感主题与厦门的城市记忆紧密绑定 —— 每一款剪纸都是一幅微型 “城市画卷”,观众在收集盲盒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剪纸技艺的镂空之美,又能唤起对电影节举办地的情感联结。

这种设计跳出了 “单张海报” 的局限,将视觉艺术延伸为 “可收藏、可传播的文化产品”,让非遗技艺不再是遥远的文化符号,而是能触摸、能分享的生活美学。

同时,剪纸的对称构图与细腻纹路,传递出 “传统与精致” 的审美取向,与电影艺术对细节的追求形成呼应。

剪纸风格的 “传统属性” 虽突出,但在视觉张力上存在天然局限 —— 相较于动态海报或现代抽象设计,剪纸的线条和色彩较为规整,难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可能无法满足年轻观众对 “前卫美学” 的期待。

此外,五款盲盒的差异化设计虽增加了收藏价值,但也导致核心视觉符号分散,部分观众可能无法快速提炼出 “金鸡奖” 的核心标识,不利于品牌记忆的集中传递。

35届创意海报设计

优势:2022 年海报以 “淡蓝背景 + 金黄雄鸡” 的简约组合,诠释了 “大道至简” 的东方美学。淡蓝色调如厦门的晴空与碧海,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与前一年剪纸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金鸡奖海报 “多元审美” 的特点。

金黄雄鸡的造型虽延续传统,但通过 “飘逸的羽毛” 设计增添了灵动感 —— 羽毛的线条柔和,避免了写实风格的厚重,让整体画面兼具 “庄重感” 与 “轻盈感”,既符合金鸡奖的权威定位,又传递出 “电影艺术的灵动之美”。

“延续传统” 的同时也意味着 “创新不足”—— 相较于后续湿拓画、动态光影的突破,2022 年海报的设计语言较为保守,既没有新技艺的融入,也没有新形式的尝试,导致记忆点较弱。

淡蓝色调虽清新,但在传播中容易被其他色彩鲜艳的内容 “淹没”,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中,可能难以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

34届水墨五彩海报创意

优势:2021 年海报将 “中国水墨” 这一经典元素与 “五彩配色” 结合,打破了水墨 “黑白单调” 的刻板印象,展现出 “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雄鸡的形象以水墨笔触勾勒,线条苍劲有力,传递出 “中国文化的厚重感”;而 “中国红”“生态绿”“海天蓝”“荣耀金”“古典墨” 的五彩变化,则分别对应 “家国情怀”“自然之美”“地域特色”“荣誉象征”“文化传承”,让单一的雄鸡形象承载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这种设计既保留了水墨的 “东方韵味”,又通过色彩的创新让画面更具活力,契合 “中国电影多元发展” 的时代主题,也让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传统美学。

五彩配色的 “丰富性” 也带来了 “协调性” 的挑战 —— 五种颜色在画面中的占比和过渡若把握不当,容易显得杂乱。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色彩过于饱和,削弱了水墨的 “淡雅感”,导致 “传统与现代” 的平衡略显失衡。此外,水墨风格对印刷精度的要求较高,在部分线下物料(如大幅海报)的呈现中,可能会出现笔触模糊的问题,影响视觉效果。

33届海报创意设计

2020 年海报以 “昂首金鸡 + 旭日东升” 的经典组合,传递出强烈的 “正能量”。昂首挺胸的金鸡造型充满力量感,象征着中国电影人在特殊年份里 “迎难而上” 的精神;背景的红色光晕如旭日初升,既营造出庄重、热烈的氛围,又暗含 “中国电影迎来新希望” 的寓意。

这种设计虽简洁,但意象明确 —— 无需复杂解读,观众就能快速领会 “奋进、吉祥” 的核心主题,符合大众对金鸡奖 “权威、积极” 的品牌认知。红色与金色的经典配色,也让海报在各种场景下都能保持较高的辨识度,便于传播。

设计上过于 “具象化”,缺乏艺术留白 —— 金鸡、旭日的元素都是直接呈现,没有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相较于后续抽象化、隐喻性的设计,显得较为直白。此外,这种 “传统吉祥图案” 式的风格,与当代年轻人追求的 “个性化、前卫化” 审美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引发年轻群体的主动传播。

2019 年:28届大浪淘沙里的 “翻身之作”

2019 年海报被称为金鸡奖海报的 “翻身之作”,其核心价值在于 “打破传统、重塑风格”。在此之前,金鸡奖海报多以写实金鸡为核心,而 2019 年则以 “大浪淘沙始见金” 为理念,将雄鸡置于 “文字云沙” 的背景中 —— 前景的雄鸡轮廓清晰,后景的文字(如电影相关词汇)与云沙纹理模糊交替,形成 “明暗对比” 的层次感,既象征 “中国电影在历史浪潮中筛选精品” 的过程,又以 “恢弘大气” 的视觉风格打破了此前的 “保守印象”。这种设计不再局限于 “金鸡形象的单一呈现”,而是通过 “意象组合” 传递深层主题,为后续金鸡奖海报的 “创新之路” 奠定了基础。

作为 “转型之作”,其设计仍存在 “过渡性” 的局限 —— 相较于 2024 年湿拓画、2025 年动态光影的成熟创新,2019 年的 “文字云沙” 设计虽有突破,但在 “技艺融合” 和 “形式创新” 上仍显单薄。此外,背景的文字云沙纹理较为复杂,部分观众可能无法快速理解 “大浪淘沙” 的寓意,需要结合文案辅助解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觉传达的效率。

来源:朴琢连锁设计研究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