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4年版:由黎民伟执导,根据《聊斋志异》同名故事改编。因民新电影公司未获批在香港兴建片场,黎民伟便在广州西关宝华路租下清朝探花李文田的古老大宅作为拍摄场地,并在此开办“民新演员养成所”,招募培养了30名学员,他们大多参与了影片拍摄。黎民伟亲自饰演男主角鄂生
老电影《胭脂》有多个版本,较为知名的是1924年民新电影公司版和1980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与浙江电影制片厂合拍版。
1924年版:由黎民伟执导,根据《聊斋志异》同名故事改编。因民新电影公司未获批在香港兴建片场,黎民伟便在广州西关宝华路租下清朝探花李文田的古老大宅作为拍摄场地,并在此开办“民新演员养成所”,招募培养了30名学员,他们大多参与了影片拍摄。黎民伟亲自饰演男主角鄂生,女主角胭脂由林楚楚饰演,黎北海自编自导自演宿介一角,梁少坡则成为香港首位反派演员,扮演毛大。由于当时民新的冲晒设备在香港,所以每次拍完一组场景,都要将胶片运回香港冲晒,确认无误后才拆除旧场景建新景,拍摄成本高、进度慢。影片最终在1925年春节前拍竣,片长八卷胶片,耗资逾9000元,上映后场场满座,创下当年香港电影最高卖座纪录。
1980年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由吴佩蓉、金沙执导,是浙江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的合作之作。导演选角时舍弃了成名女星,想找能展现纯净感的新人。
杭州舞蹈演员朱碧云经同事劝说参加面试,因出众气质和外貌被导演看中,得以出演女主角胭脂。朱碧云进组后勤奋学习,虚心向前辈请教,将胭脂一角演绎得十分到位,凭借此角一炮走红。
影片拍摄时,演员们在浙影厂宿舍住了数月,每天苦练台词。服装面料讲究,化妆精致,使得影片画面十分精美。
此外,影片曾在杭州花园村取景,一位放牛姑娘严娇英因剧组所借之牛认生,临时救场出演了牵着黄牛走过石桥的镜头,十分钟完成拍摄,片酬是一根冰棍。影片于1980年12月起在国内外发行,共印制发行拷贝276个,成为当年最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电影之一。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