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9年,阙文和林洪桐开始改编《寒夜》,1982年11月写成剧本。12月12日,阙文等人专程拜访巴金征求意见,巴金表示艺术上由剧组自行处理。1983年1月,剧本修订完成,3月,剧组前往上海再次看望巴金,随后进入重庆水巷子18号旧楼拍摄。
《寒夜》有1955年香港华联电影企业公司版和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版,1984年北影厂版有不少拍摄故事。
1979年,阙文和林洪桐开始改编《寒夜》,1982年11月写成剧本。12月12日,阙文等人专程拜访巴金征求意见,巴金表示艺术上由剧组自行处理。1983年1月,剧本修订完成,3月,剧组前往上海再次看望巴金,随后进入重庆水巷子18号旧楼拍摄。
1983年4月,剧组在江苏兴化垛田公社取景拍摄部分镜头。剧组看中了垛田开满油菜花的垛子,其古朴、平和、鲜亮、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象,与战时重庆和主人公的悲惨现状形成强烈反差。副导演蒋绍华在渔村小学挑选群众演员,标准是要像乡下穷孩子,并教孩子们演唱陶行知的《锄头舞歌》用于拍摄。
导演阙文为更好地拍摄,两次拜访巴金,巴金向其讲解了创作意图及人物形象。主演许还山、潘虹精准把握角色,许还山认为汪文宣的悲剧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潘虹则努力捕捉曾树生复杂的人物性格。影片原本拍摄了几场展现汪母和曾树生善良一面、家庭气氛融洽的戏,但因时长限制被删掉,导致汪母形象略显单调。
巴金观看影片后,认为导演理解了主要意思,演员也较好地进行了表达,但他觉得影片缺少一些婆婆和媳妇和解的镜头,导演解释是因篇幅原因删掉了许多相关内容。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