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演王心语看了高晓声创作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后,觉得当时的银幕上正缺少陈奂生这种有泥土味、有强烈性格色彩的人物,于是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王心语在改编时,以小说《陈奂生转业》为基本内容,吸取《陈奂生上城》等其他小说的有用部分,对情节进行了改动和补充。
《陈奂生上城》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剧情片,于1982年上映。
导演王心语看了高晓声创作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后,觉得当时的银幕上正缺少陈奂生这种有泥土味、有强烈性格色彩的人物,于是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王心语在改编时,以小说《陈奂生转业》为基本内容,吸取《陈奂生上城》等其他小说的有用部分,对情节进行了改动和补充。
“陈奂生”系列的故事发生在江苏农村,但该片拍摄时正值冬天,当时江苏农村的景象不符合片中设定的情境,所以摄制组到广东等地拍了一些“春色浓郁”的外景。
片中陈奂生由演员村里主演,作为北方农村出身的他,为了熟悉江南水乡生活,来到广东潮汕地区的农村生活了几个月,了解当地风俗习惯、乡土人情,还学会了划船、喂鹅、种菜等,这些经历让他生动地塑造出江南农民的憨厚、朴实形象。
影片中陈奂生要求会计把汽车票换成船票,为队里省下四分钱,这段戏是导演兼编剧王心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入的。他在农村参加“四清”工作时,看到贫困农民连买盐的几分钱都掏不起,认为有过贫困经历的农民会在意几分钱,也会看不惯浪费公家钱的行为。
王心语认为应忠实于原作提供的现实生活,让银幕形象来发言。但作为编导,他也需要给摄制组各部门确定一个主题,最终将影片主题归纳为通过陈奂生采购原料的过程揭露和嘲讽社会上的关系学,唤起人们抵制不正之风。不过在创作中,他并未尾随主题,而是展现主人公的所遇所闻,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