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比如大家最想在电影中看到的“活体解剖”、“冻伤实验”情节被轻轻带过,就连历史都成了主角的背景版,让大家产生了一种看越狱片的感觉。
《731》上映7天了,票房突破13亿,中国网友感叹后劲大的同时,还是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就比如大家最想在电影中看到的“活体解剖”、“冻伤实验”情节被轻轻带过,就连历史都成了主角的背景版,让大家产生了一种看越狱片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这部原本全民关注的电影陷入高开低走、票房断崖式下滑的境地。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不少日本网友,看到中国网友的一片骂声之后纷纷坐不住了。
9月18日防空警报响起时,电影《731》在全国院线同步开播,7天狂揽13亿票房的成绩直接炸了影坛。
哈尔滨的影城排起千米长队,企业包场把影厅坐成会议室,连四线城市的预售占比都逼近四成。
但诡异的是,票房数字越亮眼,网友的吐槽越凶猛,豆瓣评论区里“浪费题材”“拍成越狱片”的差评刷得比字幕还密集,活像一场票房与口碑的“极限拉扯”。
谁也没料到,这部想看人数超过《唐探3》的电影,把观众的期待值吊得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强烈。
有网友精准吐槽:“进影院前揣着敬畏心,出影院满脑子都是‘主角最后逃出去没’,这才想起自己是来看历史的”。
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案藏在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剧情里。
姜武饰演的男主角王永章,本该是揭开历史伤疤的引线,结果被拍成了“越狱专业户”。
他被抓进731基地后,这位自称“抗日英雄”的小贩靠着清洁工身份,在戒备森严的实验室里如入无人之境。
偷偷画地图、联络狱友,甚至能大摇大摆找硫磺制火药。当王志文饰演的角色掏出钥匙说“三天后越狱”时,影院里不少人恍惚,还以为是在看《密室逃脱》。
更离谱的是,剧中囚犯居然能在牢房养老鼠挖地道,要知道真实的731基地连苍蝇都难飞出去,这种“主角光环”简直比东北的寒冬还魔幻。
网友最愤怒的,是历史成了“背景板”。
大家攥着拳头想看的冻伤实验、细菌注射等暴行,全片里要么靠台词一笔带过,要么镜头刚对准针管就切向天花板。
有观众开始较真,仔细算了算:128分钟的电影,越狱戏占了80分钟,真正讲罪行的不超过15分钟。
更让人费解的是喜剧元素的滥用:主角教狱友藏钱、戏弄日本兵、开会时放屁,这些上世纪水准的笑料,把本该沉重的氛围搅得像闹剧。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不能有幽默,但用在731题材上,就像在墓碑前讲笑话一样没眼色。”
就在中国观众骂声一片时,日本那边却画风突变。
中国驻日使馆转发电影海报后,日本网民的请愿帖刷上热搜:“必须在日本上映,我们要知道真相”“该给受害者谢罪”,甚至有人呼吁建731主题博物馆。
这种“你弃我抢”的操作,感觉像是两拨人在看不同的电影。
更戏剧性的是日本官方的反应。上海几所日本人学校干脆在映期改上网课,日本使馆还发了“警惕反日情绪”的提醒,这波“未映先慌”的操作,反倒让更多人好奇电影到底拍了啥。
有日本网友锐评:“政府越躲,我们越想看,总不能一直活在谎言里。”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历史认知的反差。去年韩剧《京城怪物》就引发过日美网友论战,美国网友发起的“了解731”话题阅读量超2900万次。
这次《731》热映,12国买下海外版权,北美发行方还特意标注“18岁以下需家长陪同”,反倒让历史真相借争议传得更远。
东京大学教授加藤哲郎说得扎心:“电影里销毁证据的镜头,和现在政府拒公开档案的样子,简直是现实映照。”
有意思的是,中国观众的吐槽也藏着深意。骂“浪费题材”的人,其实是太在乎这段历史;纠结“尺度不够”的人,是怕遇难者被遗忘。
就像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的工作人员说的,电影上映后参观量激增300%,年轻人看完电影来查史料,这或许是意外的收获。毕竟比起完美的电影,让更多人记住“马路大”的苦难,才是更重要的事。
《731》的票房奇迹与口碑翻车,戳中了历史题材创作的痛点。
导演敢碰这个“烫手山芋”确实值得点赞,毕竟要平衡审查尺度、历史真实和戏剧冲突,难度堪比在刀尖上跳舞。
但观众的愤怒也说明:情怀能骗观众进影院,却留不住人心。
其实好的历史电影从不是靠血腥镜头取胜。《辛德勒的名单》用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就刻下了战争的残酷;《南京照相馆》靠老照片和回忆,照样让人泪目。
731的历史里本就有太多震撼的细节: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里记载,牢房墙上刻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血字,这些真实的片段远比虚构的越狱戏更有力量。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恶魔的饱食》
可惜电影没能抓住这些珍珠,反倒用狗血剧情串了条塑料项链。
如今电影的票房虽然还在涨,但预测最终难超15亿,比起《长津湖》的57亿差了一大截。
这或许能给创作者提个醒:历史不是流量密码,那些逝去的生命更不是“工具人”。当观众愿意为《731》买单,买的不是越狱的爽感,而是对历史的敬畏。
片尾有句话说得好:“你若记得,我便活过。”不管电影拍得好不好,只要走出影院的人愿意去查一查731的真相,愿意把这段历史讲给孩子听,这部电影就不算完全失败。
毕竟票房会落幕,但历史不该被遗忘。
说到底,《731》这13亿票房,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中国人心里那份放不下的执念。
大家骂它,不是因为恨,恰恰是因为太在乎。我们太想有一部配得上那段苦难的片子了。
电影或许没拍透,但这场全民讨论本身,比电影更深刻。
它逼着我们追问:到底该怎么记住历史?不是靠哭天抢地,也不是靠空洞口号,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从心底明白和平日子不是白来的。
票房终会冷却,热搜也会过去,但只要这场争论能让大家多查一份史料、多讲一段真相给下一代听,那这13个亿,就花得值!
记住,不是为了让恨延续,而是为了看清来路,让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硬气。
来源:南破青丝蛊